文集连载《感受着美国——婚礼》第四部 民情

作者:李岘

      来美国之前,我认为中国人的婚礼太奢侈、太浪费,大多数人不但摆酒席、请司仪,还有照相、录像加乐队,这种消费实在是给新娘、新郎和他们的双亲增添许多经济负担,也给参加婚礼的人带来不少困扰。所以,当先生从美国到中国娶我的时候,我主动表示不要那种形式主义的东西,学习美国人,一切从简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我以为自己很有超前意识,并把道听途说来的,有关美国人到拉斯维加斯大赌城里的小教堂,用几分钟便完成了“闪电式的婚礼”作为佐证,不加任何附加条件地,让先生“免费”娶了新娘带回到美国。

       到美国的第三天,先生拿了两张飞往旧金山的机票对我说,我们要去参加他的一个亲戚的婚礼 。我很纳闷:什么样的婚礼还要坐飞机去参加?不过,我没多问一一既然机票已买,又是飞往旧金山,初来乍到美国的我,何乐而不为呢?

      婚礼是在旧金山著名的圣马丽大教堂举行。红砖砌成的大教堂并没有因岁月的流失而消褪它的风采,与此相反,悠久的历史使它成为吸引各界名流驻足之地。

      我们到达教堂的时候,大厅里面已经坐了许多人,我们没有马上走进去,因为每名客人都要由领位安排座位,特别是对参加婚礼的女性更不含糊,一定要由身穿黑色西服、白色衬衫、外加紫红色的蝴蝶结领带的男士领座。

       所幸我在国内看了许多美国好莱坞拍的古典影片 ,对眼前这套绅士作风还不算陌生,所以,在惶惶然中把手放在了为我带位的那位男士的手臂上......

        还好,才做新郎没多久的先生及时地坐到了我的旁边 ,这才使我对这人头攒动的场面吁了一口长气一一哇,这里少说也有三四百人,这么一个个地领位,要领多久啊 !

      大厅前面传来了钢琴演奏的《结婚进行曲》。庄严、典雅的乐曲并没有马上使新娘出现,而是六个身穿一模一样的桃红色晚礼服的年轻女人,手捧一模一样的鲜花 ,然后又迈着一模一样的步伐,鱼贯地从大厅门口向耸立在大厅正前方的圣母像走去......

       终于,身穿白色婚纱的新娘出现了。她的脸虽然被婚纱蒙住,但那朦胧之间隐现的仍是东方女性特有的靓丽。一对童男童女牵着新娘的长裙跟在后面,与新娘同行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看着新娘心安理得地手挽着那位比她矮半头的老男人 ,我心里不由地嘀咕道:难道这位走路都艰难的男人会是新郎 ?

      我忍不住了,终于压低嗓门问先生到底谁是他的亲戚 。 “当然是新娘啦!”先生很自豪地样子。

       “噢。”我不说话了。这时我已看到站在圣母像前面的一排人里面,一位身穿黑色燕尾服的中年美国白人,他从矮小的老人手里接过新娘,然后双双面向圣母玛丽亚的巨幅雕像,在身着雍容华贵的神职人员的带领下,分别背诵结婚誓词,并且在“I do”的庄严气氛下彼此交换了结婚戒指和亲吻。直到这时我才悟出美国的习俗是新娘要由父亲在婚礼上亲自交到新郎的手里。

       接下来是亲朋好友的代表上前发言。有人说笑,有人颂歌,掌声掀起一个个高潮,我却除了听懂一句“ I do ”之外,没有更新鲜的感觉。

      我把视线从固定的正前方转移到金碧辉煌的大厅四周:大厅应该有两层,因为除了能容纳几百人的一楼外,似乎贴墙还有二楼,很像大戏院的二楼包厢。不过,大厅的高度绝不止于两层,起码是一般建筑的三层楼那么高。我的视线被大厅四周玲珑剔透的七彩玻璃窗所吸引,特别是头顶上那硕大的圆顶被五光十色的玻璃镶嵌得精巧别致,我不由得在心里感叹到:原来美国人的婚礼也很讲究!

       典礼的程序终于完成,我以为婚礼就到此结束,谁知走出大教堂,我们又随着人流来到了著名的“唐人街”,驻足于一个拥有三层楼的中餐馆,然后再乘上餐馆很少设有的电梯来到了三楼一一哇,一个大厅至少摆了五、六十张桌子,前面还搭了一个小舞台,舞台上的爵士乐队不管台下如何地乱成一片,他们自拉自弹,好像身在无人之境。

        原来美国人的婚礼也兴请乐队!

       也许因为新娘是中国人后裔的原故,席间不仅有爵士乐队的演奏,还请来了舞狮队的两只大“狮子” 。“狮子”可不像爵士乐那么孤芳自赏,他们敲锣打鼓地把正在吃饭的客人的眼光集中起来之后,一跃跳上了不知能否算“舞台”的台上,摇头摆尾地把爵士乐赶下台去,然后在一片叫好声过后,两只“狮子”张开它们的大口,一幅恭贺新禧的对联便脱口而出。一阵掌声过后,两只“狮子”吞进新郎和新娘递给的红包之后,旗开得胜地随着吹鼓手们离开了餐厅。

      接下来是新郎新娘共切蛋糕。蛋糕有几层我忘记了数,不过有半人多高的蛋糕像个宝塔一般地在闪光灯里光彩照人,我倒是第一次见过。吃蛋糕的时候,新娘和她的家人想起了我们这对乘飞机来的客人,故而在忙乱中抽空前来和我们打了个招呼。我很喜欢新娘,虽然她一句中文都不会说 。

       先生说她是律师,三十七岁,这是第一次结婚。

       我说新郎也不错,看起来还满有风度。

       他是市长,刚刚竞选上一个靠近旧金山的小城市的市长。先生说。

       原来如此,难怪婚礼搞得这样排场。

       当我拿着新郎新娘送给每人的一份礼物一一一个拴着印有这对新人名字的粉红色丝带的杯子,我点了先生的鼻子一下:我真便宜了你 !

       先生自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每次收到婚礼请柬,仍然带我庄严地出席。

       原想市长和市民的婚礼总是会有很大区别,结果发现,除了教堂小些,场面小些之外,整个婚礼程序都是一个棋子倒出来的,哪一项都省不了,比起中国大操大办的婚礼,美国人的婚礼有过之而无不及。难怪有许多美国人宁愿同居而不结婚,像这样的婚礼,一生一次都让人吃不消,何况一生二次、三次?

       我想起了传说中的“拉斯维加斯的闪电式婚礼”,结果证实确有其说,只是我认识的人都是用请帖的形式来邀请我和先生去参加婚礼,婚礼的程序自然和市长大人的婚礼程序一样,只是新郎新娘的伴郎伴娘要视经济状态取舍而已一一因为他们的衣服要统一定做,一套晚礼服便近两百美元,六套多少钱?所以经济拮据的人只好削减名额了。当然,我的一位美国好友告诉我,如果给经济状况不好的新娘做伴娘,一定要作好思想准备,自己要付钱给新娘为伴娘统一定做的礼服!天哪,这样的伴娘谁还愿意当呢?可是愿意不愿意,美国人对婚礼的认真程度绝对不减 !

       见多了美国人的婚礼,去年回国内参加妹妹婚礼时就见怪不惊了。尽管妹夫请来了二十多人的“女子军乐队”,又带着全是外国名牌的车队轰轰烈烈地开进我父母家住的大院,这阵势不仅把各家各户的人都引了出来,就连我老爸送小女儿出门时也吓了一跳,认为男方家过于铺张了。我呢,此刻已经不想用一加一等于二的公式来计算这五光十色的“人生不等式”一一简单也好,繁琐也好,最重要的是新郎、新娘在心里对婚礼永存的那份神圣!

(待续)

《感受真美国》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於1998年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