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裔文学》集锦0053   散文集《灿烂瞬间》 袁瑞珍



内容简介:

《灿烂瞬间》是一部有情感温度、有思想艺术水平的散文集。文集中有岁月静好的时光,有至暗时刻的身心磨难,更有纵情山水间畅快淋漓的情感表达,也有辛勤工作带给的别样情思。文集用四个篇章浓缩了作者对待社会、生活、工作的不同理解和感知体验,记录了生命中最难忘的灿烂瞬间。

全书共分四辑:

第一辑:《夜雨敲窗,荡漾着一脉情思》

全辑由16篇文章构成,用优美婉约的文字阐释出对美好生活的深情与思索,饱含着生命的哲理。这些生活的片段,是每一个生命瞬间的最美绽放。但笔力所及处又能克制情感,收放自如,创作手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第二辑:《年华似水,聆听远去的足音》

全辑由15篇文章构成,用真挚的感情和优美的文字,对逝去岁月中发生的一些如“5.12”汶川大地震等具有重大历史事件和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的书写和回忆,折射和颂扬人性中的真、善、美。那些触动心灵的语言,用女性的视角娓娓道来更具艺术感染力,也是其人格精神的写照。对人性道德的底线和人性价值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折射出作者精神海拔高度的提升。

第三辑:《山水有情,凝固成别样风景》

全辑由15篇文章构成,用别样的眼光和深情的笔触描写旅行中的所思所感,是行者对大地的歌咏。蜀地的文化风貌,如一幅幅精美的蜀绣画卷,徐徐铺展开来,唤醒读者对这些城市的清晰记忆。这是对故乡文化的保护,更是对蜀地文化的传承,为这方沃土留下了文化根脉和文化记忆。同时笔墨不只是蜀地,也点墨于神州各地,更横跨东西半球,把文学的视野放在更广阔的地方,来表达不同地域、不同人种、超越国界的文化融合。这是对人性的理解和映照,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忧思,更有着作家独到的见解和危机意识,这也是一个文学工作者所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第四辑 :《核院情深,感动我的人和事》

全辑由12篇文章组成。用深情的笔触和干练的语言书写中国核动力事业从无到有发展历程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国争光的动人故事和骄人业绩。作家对这片热土的深情呈现在她激情昂扬的文字中。

精彩片段:

散文:五尺道留下深情一瞥(片段)

一种虚无缥缈向我袭来,在这初秋的乌蒙山里,确切地说,是在云南昭通乌蒙山的一条河边。这条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叫什么名字,我一概不知,也不想知道,因为此刻我已被眼前的那种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景象所迷惑、所震撼,像丢了魂似地痴痴地望着,望着天空中飘飘洒洒的雨丝,望着那朦胧的山朦胧的河,那如烟如幻的白云似水样从山的这头向山的那头漫去、又如轻纱般的飘带在这座山峰和那座山峰间轻柔的舞动,这一刻,天与地一片静谧,云与山缠缠绵绵,树与河醉眼相向,人与天地、群山、河流就有了融合的感觉,似乎我就是那缥缈的云、那逶迤的山、那葱绿的树、那波澜不惊的河流,在天地山川河流中袅袅地走、慢慢地游、飘飘地飞,直到隐没在那片虚无缥缈中。

......

当我踏着狭窄山道上凹凸不平的石子路,抚摸着五尺道旁陡峭山壁上坚硬的岩石,俯身看着道路上那深深的马蹄印,目送着那位身背沉重背篓,一步一步行走在陡峭道路上老妇的背影,心中升腾起一种悲壮的情感。我被蜀王杜宇、李冰、秦始皇、历朝历代的先贤和祖祖辈辈的先民们在这大山中不屈不挠开凿五尺道的壮举而震惊,为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交融与传承而震撼。此刻,耳边仿佛响起蜀王杜宇沿江而行,劈路架桥的雄浑号子声;响起李冰“积薪烧岩”后用水浇注致岩石爆裂,再取石筑路那山崩石裂震耳欲聋的剧烈声响;听到那军旗猎猎、马蹄嘚嘚和战马穿破石壁响彻长空的声声嘶鸣;闻到那唐使袁滋入关,欣然在石壁上留下摩崖石刻,便有了“狼烟走,牧笛来”的盛世唐朝气息;看到那小小五尺道上人来车往肩挑背扛一派繁忙的景象,甚至过往人群客商那粗壮的喘息、额上流淌的汗水摔落在五尺道石头路上的轻微声响,身上散发的汗味似乎也在这山间小道上飘散。那秦汉明月,唐宋风烟,明清血火从历史深处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这一刻,仿佛时光倒流,又仿佛时光静止,任由我的思绪飘忽游荡。

......

 

散文:海枯石烂(全文)

海上,一座礁石,如钢铸铁浇般屹立在惊涛骇浪中。

天外飞来一只海鸥,抚着伤痕累累的礁石,醉了般呢哝:“我一生的追寻,今终了却夙愿,可以让我为你唱支歌吗?”

礁石哭了又笑了,看着飞卷的浪花轰鸣着拍打在自己身上,指着裸露的黑色躯体说:“你唱吧,我就等着这一天哩,无论风有多急,浪有多高!因为我的灵魂里也有一支歌在回荡,那支歌是千年不变的承诺!”

海鸥飞走了,又飞回来了。

那里的渔民千百年来目睹着这动人的一幕。

那座礁石叫“海枯石烂”,在海南三亚。

散文:沉醉喀纳(片段)

......

山坡上,溪流边,一排排,一丛丛,一片片的白桦树一棵拉着一棵,一排扯着一排,一片连着一片,从我的眼前如海浪般铺天盖地汹涌澎湃呼啸而至。那银白色的像长着千万双眼睛的树干在秋日的阳光下格外醒目,金灿灿的叶子像是把阳光都融了进去。地面上铺着厚厚的一层落叶,落叶在林间缝隙洒落的阳光下闪着斑驳的光。一条小溪穿过白桦树林蜿蜒向前流淌,溪水上也飘着金黄色的落叶,四周一片静谧,只听见小溪潺潺的流水声。这时,一位身穿迷彩服、头戴牛仔帽、脸膛黑红、身材硕健的图瓦男子骑一匹马向溪边走来,但潺潺的流水声和嘚嘚的马蹄声在这林深莽阔的地方,却显出一种幽远深长的静,一种恍如隔世的远。林间的一块开阔地上,突兀地站着两棵相距很近的白桦树,一棵粗壮,一棵细小。粗壮的如苍龙,似壮士,坚硬如铁,稳如泰山,苍老的树干上,一片片爆裂的银色树皮在阳光下闪光,高大的树枝上金色的叶片熠熠生辉;细小的如顽皮的孩童,卷曲着身子往一边倾斜,好似要挣脱老树的庇护,去与灿烂的阳光拥抱。

......

突然一阵风起,白桦树金色的叶子飞离枝头,如蝶般在我的眼前飞舞,很快将地面上的落叶覆盖。簇新的落叶卧在地上,如孩子躺在母亲的怀中,甜蜜而安详。我默默地站在林间,听树的独语,听风与叶的对话,一份感动在心间弥漫。难道这仅仅是将要褪去金色的外衣,如千万支直刺蓝天像桅杆般的白桦树吗?那一片片曾经激昂地与阳光共舞的金色叶片只是岁月的匆匆过客吗?的确,白桦树在四季轮回中曾经伟岸挺拔,曾经亭亭玉立,那叶片曾经绿荫如云,曾经激情燃烧。虽然盛极而衰是世间万物的规律,但白桦树在严冬到来之前,褪掉华丽的外衣,用裸露的躯体去接受冰雪的洗礼,不正是为了新生、为了创造、为了生命的放歌吗?

作者简介:


袁瑞珍:

中国.四川省.夹江县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四川省散文学会副会长,现任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特邀副会长兼女散文作家创作中心主任。

现居美国圣地亚哥市。创作的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作品发表于中国国家及省市报刊杂志。出版有《穿越生命》《灿烂瞬间》《剪一片月色藏入江底》散文集和《静看花开》评论文集。《穿越生命》散文集2018年获全国第八届冰心散文奖。有多篇散文作品和诗歌获 “中国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全国纪实散文主题征文大赛优秀奖”、第二届“四川散文奖”“首届格调美文奖”等十几项文学奖项,有多篇报告文学、散文和诗歌作品被选入《中国散文大系》等二十几种选集,报告文学作品《山海绝恋》由《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杂志2023年第10期头条刊出,并在卷首语中强调推荐。入编2017年中华文学艺术人物年鉴。

评论文章:

一朵绽放的永恒之花

——散文集《灿烂瞬间》序言

张立华

读罢袁瑞珍女士《灿烂瞬间》这本散文集,掩卷深思,感触良多。这是一部有情感温度、有思想艺术水平的散文佳作。文集中有岁月静好的时光,有至暗时刻的身心磨难,更有纵情山水间畅快淋漓的情感表达,也有辛勤工作带给她别样的情思。她所在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是国家的战略高科技研究设计院,也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交互生长的神奇地方,既承担着潜艇核动力的研制、我国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的研发,也非常重视文化建设,重视文学创作。这里的科技人员不仅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和核电国产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也是热爱文学、艺术,具有人文情怀的人。所以这个具有浓郁学术氛围和良好科研环境的地方,就必然孕育文学的种子,然后生根、发芽、开花。文集用四个篇章涵盖了作者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浓缩了作者对待社会、生活、工作的不同理解和感知体验,记录了她生命中最难忘的灿烂瞬间。

她对故乡的怀恋,对生活的向往,对工作的热情,对生命的敬畏,对旅行的热爱,都是对美好人生的礼赞。这些无疑对她的文学创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她的人生是丰富的,经历过生死离别的痛苦,更经历过地震这种大自然的洗礼,印证着她所经历的风霜岁月。她的人生虽有遗憾,但每一时刻都充满着爱的温暖,人间有爱日月长,心底无私天地宽。文集中深情的文字如一颗颗真善美的种子,根植于广袤的沃土,绽放出不败的生命之花;那些难忘的往事拨动着她的心扉,也带给我们更多的生活启示,去寻找生命中的希望之光。

人们常说,家是温暖的港湾,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它是疲惫时候的一盏暖灯,是人们心灵的栖息处,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幸福和希望。

在开篇中,作者展示给我们的每一篇文章,虽短小精悍,但入情入理,阐释出对美好生活的深情与思索,饱含着生命的哲理。这些生活的片段,不是调色板的华丽拼凑,而是每一个生命瞬间的最美绽放。质朴纯真的语言,所迸发出的都是浓浓的爱,真挚的情。那字里行间藏着难以言表的至爱深情,但她笔力所及处又能克制情感,收放自如,创作手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生活走着走着,离开我们的亲人会越来越多,这是生命的无常。人生的道路哪有一帆风顺,毕竟充满着坎坷、泪水和痛苦,情到深处,心在滴血。她历经的切肤之痛,让她对人生有着更深的理解,生活也更加充满价值,也只有这样的人生思辨,理想信念的坚守,闪光的思想才能在此刻升华。她那些触动心灵的语言,用女性的视角娓娓道来更具艺术感染力,也是其人格精神的写照。那些往事又像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在慢慢品味中,才会感觉到它所散发的芬芳。她是一个热爱生活,有着仁爱之心,关注生命而又勇于担当的人。不难看出,她对人生体验有着新的认知,道出亲情、友情、爱情和生命的可贵,她对人性道德的底线和人性价值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这是作者精神海拔高度的提升。

这些篇什文字如生活的切片,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串联起世间温情的记忆。这是一种穿越生命的爱的呼唤,更是一种纯粹的良知与渴望。每个读者都会不约而同来抵达她生命的灿烂瞬间,与作者产生心与心的共鸣,感悟此刻生命的不凡和伟大,让我们从中充满希望并获取养分,积聚起新的能量。

每个人都有无法言说的苦楚,但这是生活中都将面临的问题。只有坚持,接受挑战,才能勇敢地走下去。正如作家在文集中所言:“不必去抱怨路途的不平,不必去斥责路途的曲折。你以洒脱不羁的超然神态,将奔腾的热情呈现在我的眼前,于是,你生命的所有意义,便在深秋的大地上绽放。”这朵生命之花只有历经风雨,才能激情绽放,凝固成永不凋零的能量,点亮我们未来的路。

作者是从四川省夹江县和被誉为“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走出来的散文作家,她是青衣江水滋养出的美丽女子。她把对故乡、对中国核动力院的一往情深落墨于方寸之间。她的文学梦、读书梦、作家梦逐一实现,在不断地超越自己中,这些理想信念始终铭记在心,给予她人生旅途上的心灵慰藉和前行动力。

散文家需要敏感的神经,跟着内心行走,寄情于山水之间,抒发感怀,知行合一,这是行者对大地的歌咏。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她魂牵梦绕着故乡的云和雨,心与心相连,情与情相牵,梦里依稀不了情,这里是她心灵的归属地。眉山、德阳、广元、宜宾、乐山等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大地的初心,汲取思想的甘露,来滋养她的心灵。只有心中载着巨大的善,心里才会多一点爱,这片土地才会多一份美丽。

作为一个蜀地散文家,她不单单是抒写家乡的美景,传播故乡的风土人情,描写她所在单位的那些为共和国的强盛而奋力拼搏的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的动人故事,更纵览整个蜀地的文化风貌,在她的笔下如一幅幅精美的蜀绣画卷,徐徐铺展开来,唤醒我们对这些城市和那些已经逝去的岁月的清晰记忆。这是对故乡文化的保护,更是对蜀地文化的传承,为这方沃土留下了文化根脉和文化记忆。我想,这也是一种乡愁,而不是离开家乡才有的那份乡愁。

她的笔墨不只是蜀地,也点墨于神州各地,更横跨东西半球,把文学的视野放在更广阔的地方,来表达不同地域、不同人种、超越国界的文化融合。听见内心的声音,感到彼此的温暖,寻找人生路上美好的相遇,发现生命中精彩的瞬间。不管是在红色的圣地,文学的地标,核动力科学的殿堂,还是那些文化古镇,现代乡村,抑或是大洋彼岸的异域见闻,都随着她细腻的笔触,如鸟儿放飞的翅膀逐梦其间,最终抵达心灵的远方。这是对人性的理解和映照,对时代主旋律的讴歌与赞扬,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忧思,更有着她独到的见解和危机意识,这也是一个文学工作者所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我时常在想,有一天我会走入一片奇异的风景。那些诗化的语言,雕刻在时光的隧道里,留存着爱的温度。在竹林微风中,飘来一缕沁人心脾的幽香,在绵绵细雨时,回荡着一曲宁静致远的禅音。这本散文集展示的就是这样的一片风景,带给我心海中曾经梦幻过的那片蔚蓝。

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文学这份痴恋,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进入写作状态时自觉屏蔽外界的杂音,保有一颗宁静纯粹的心。她通过深刻的思考来拓展着读者的思维和感官的边界。她的文字轻快,细腻而又感性,颇有美感,给我们带来许多愉悦的享受,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她用文字疗伤,用语言抚平伤疤。她的每一个字符与内心都在进行着较量,最终源源不断流向笔端。这种文学的神秘力量是可遇不可求的。她的这种不放弃,不妥协,勇于坚持的写作态度,是她走向成功的必然。江河只有放低自己,才能容纳百川,只有激发潜能,坚持创新,才能赢得成功的曙光。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首先要保持独特的写作风格,通过新的视角发现不一样的美,要深入思考,勤于观察,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创作出叩击读者心灵、有价值内容、有思想穿透力的散文佳作。我们的作品不可能赢得所有读者的喜爱,但可以独辟蹊径,为社会小众服务。我们的散文作品更应该关注当下青年人的生活、女性的情感、日趋渐热的旅行文学等,尤其是散文作家,应该成为一个私奔万水千山的旅行者。不拿出私奔的勇气,不写出有深度内容的佳作,就不会让作品有持久的生命力,也不可能唤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当今的文学创作其实是面临着很多挑战的。文学创作环境也不容乐观,但我们应该以乐观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挖掘人的内心世界,来做出自己的努力和改变,让这个世界变得温暖而美好。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与瑞珍女士多有见面,她给我的印象是优雅和善的知识女性。因为她的心中有一颗文艺的种子,所以才结出美好的散文硕果。她在繁忙的工作与生活中还坚持著书立说,默默耕耘在文学的土地上,在生活的海洋中勇于探索,这是每一个写作者应该持有的态度。这本文集,让我认识了一朵花——依米花。这朵花,是一朵沙漠之花,但它更是一朵顽强不屈的生命之花。书中那些唯美的语言,富于哲理的思辨,让生命的芳华悄然绽放;那些刻骨铭心的亲情、友情、同志情,以及知青生活的峥嵘岁月,都像依米花一样不断的扎根深处,顽强生长,在逆境中坚持到底,才能迎来瞬间绽放的璀璨时刻。正如作者所描述的那朵娇艳绚丽的依米花——“用五年扎根、第六年吐蕊、两天的花期,在非洲干旱烁热的戈壁滩上,这是一个多么艰难而又痛苦,多么执著而又热烈的生命历程啊!这简直就是一种生命的极致——把轰轰烈烈的生命悄然化为了短暂的美丽。”依米花用生命的智慧给了我们更多的启迪,那就是:“只要生命一次,就要美丽一次”。

这朵花,她不是昙花一现的转瞬即逝,她永远都不会凋零,她即使枯萎也带给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让生命走向丰盈,最终幻化成人间大爱。这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景,她将在美好的瞬间凝固永恒。

我衷心祝愿作者有更多、更美的散文佳作问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的享受和爱的温暖。等到有一天,当我们把散文爱到地老天荒的时候,文学之火还在激情燃烧,我想,那将是我们灿烂生命的一个美好底色!

2019年9月9日写于北京

张立华,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