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作协将于4月29日在圣地亚哥新华书店举办讲座

最新消息:

      美中作协将于4月29日在圣地亚哥新华书店举办亲子讲座, 讲座后,有签名售书《亲子育人之道》,欢迎大家届时光临。

     主讲人:美国中文作家协会资深会员,美籍华人,灵性文学作家,亲子教育达人胡沅女士(Emily Yuan Hu)。

      时间:4月29日(星期六)下午2点至4点。

     地点,美国加州圣地亚哥新华书店

      7373 Convoy Ct

      San Diego, CA 92111.

    电话:(858)565-9988

 

 

 

    《亲子育人之道》导读

 

    《亲子育人之道》一书共四个篇章。第一章论述了心灵能力产生的原理;第二章介绍了亲子育人之道的总方法;第三章阐明了怎样培养孩子的心灵能力,例如: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我认识能力、承受挫折能力、承担责任能力、感恩的能力、宽恕的能力、忍耐的能力、如何帮助孩子挖掘天赋等,并且道明了外力和内力的区别、成人与成事的区别以及孩子快乐的源头等很多人想明白却难以明白的概念。第四章则从本质的层面上解答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该书既用通俗的语言诠释出了深奥的道理,也列举了许多真实而成功的故事,从而让父母知道如何操作和运用亲子育人之道的原理和具体方法,为父母能够培养出内心强大、独立、有智慧、有创造力且幸福感强烈的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评选揭晓,本会主席李岘获得优秀奖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联合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主办的“黔台杯·第三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经过一年多的投稿参赛、三级初选复审,最后终评委审阅、投票,并公示后,于日前评选揭晓。北京年轻作者刘斌立的《东归》荣获一等奖,连续两届蝉联“冠军”;刘建超《剃家》、徐慧芬《纽扣》、任中正《我就等拆迁》、符浩勇《<二十四史>谬误始末》、赵淑萍《哑巴》获二等奖;侯发山、巴图尔、戴希、日本解英等10位作者的作品获三等奖,孙峤、吴中桐、泰国同方、美国李岘等30位作者的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

       本届大赛自2015年9月开赛后,短短半年时间主办方共收到来自中国大陆各省和世界各地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来稿逾8千篇,有力地显示了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创作的活跃和繁荣,也有利于这个短小精悍的小说样式的交流和整合。就微型小说创作质量而言,作为母语国的中国内地的水平远高于海外,但各国各地的华文创作也有快速的进步,仅本届46篇获奖作品中,有8个国家和地区的11位海外和台湾作者获奖,名额几近四分之一强,这是个很可喜的现象。

       本届大赛涌现出来的好作品所表现的社会人生百态,很接地气,快捷地反映了民众心声,这是微型小说的初宗,也是其艺术特质和时代使命。曾任首届大赛终评委主任的柯灵先生在20多年前就热情称赞微型小说是“现代小说中最少年”,她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活力无可估量。第二届大赛终评委主任莫言更是坦言“当下正是微型小说的时代”。

       当然,纵观大赛参赛稿件,数量与质量并不是成正比,创作繁芜而佳作有限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微型无小说,有故事无人物形象,加上文学批评不到位,刊发的门槛降低,很容易使这个小说文本陷入迷惑的状态。所以积极举办有质量的创作大赛评选,就是为优秀作品树立标杆,提升人们对这个小说样式的认知度,正如本届终评委主任叶辛所说,希望这样的大赛一届届地办下去,让更多的作者参与,盼望出现更多令人眼睛一亮、拍案叫绝的精品佳作。

                                                                       第三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组委会供稿

                                                                                                     2017年4月7日

"荆棘花开“世界华文征文微小说征文大奖赛

征文启事:

       "荆棘花开“世界华文征文微小说征文大奖赛由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小说选刊》杂志社、香港微型小说学会、中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创作基地主办。截止日期为2017年6月30日。详情请点击本网站“友情链接”专栏中的“全球征文”栏目。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作家作品“专栏从2017年3月开始连载李岘的又一部文集《感受真美国》

  敬请关注:    

        从本月起“作家作品”专栏将连载李岘的另一部由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文集《感受真美国­­­--居美散记》。该书以随笔的形式,将几十篇短文归类成“人情、商情、法情、民情、风情”五大部分。该书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再现出一个国家的风土民情——美国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她与许多国家一样,有丑陋的一面,也有美好的一面。

      该书出版后,在中美两国都获得了热烈的反响。在美国,华人新移民将其做为了解美国社会机制、人文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小百科全书”。在中国,读者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体会到了“美梦成真”背后的甜酸苦辣。

“作家作品”专栏从2017年2月推出会员胡亚楠的长篇《初吻》

敬请关注:

       从今天起“作家作品”专栏将连载美中作协会员胡亚楠的长篇《初吻》。 书名《初吻》借用本书主体部分的名字,寓意青春年少的作者初次离家,来到陌生的城市和国家生活学习的经历,以日记体记录了人生的五味杂陈。全书分三部分:《南国——在武汉的那些日子(前传)》、《初吻——在美国的第一年》和《文中诗词附录》,共56万字,由吉林省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

       胡亚楠是美中作协最年轻的作家,现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全球政策与战略研究学院研究生。目前他已出版了《楠木风》、《梦·锦年》、《风凌乱》、《初吻》四部著作。这些作品将陆续在“作家作品”中刊登,请读者关注。

新书介绍《当西方大哥遇见东方佛法》

      由慈济道侣丛书刚刚出版的文集《当西方大哥遇见东方佛法》,仅美国发行量就达八万册。美中作协会员谭睿钦先生的文章《善恶始于一念间》也被收集到该书中。这本书记录了慈济志工们是如何与美国狱警沟通、与监狱牧师合作、与法友(犯人)面对面弘扬佛学的故事,使许多法友弃恶从善,重新做人。三十多篇文章中,妙笔生花地将作者们的细致观察、超强的组织力和重彩纷呈的惊险事迹,揭开美国监狱的层层面纱,让读者不仅看到了人性的无奈和无知,也看到了慈济志工们长期关怀陪伴的行动力。

2017年新春寄语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的所有成员们:

      你们好!时值新春佳节,美中作协理事会向大家拜年,恭贺新禧!恭祝大家新春愉快!身体健康!鸡年吉祥!万事如意!

       雕刻的时光,是一篇篇多彩的华章。斑斓的岁月,是生命脉络的续篇。在生命的长河里,我们留下的是真实的感受,深刻的领悟,净化的爱心和升华的灵性。

       2016年作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理事会感谢作协所有成员的努力和付出。同时也寄望大家在2017年更上一层楼,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回首过往,风轻云淡。一阳初始,万象更新。珍惜时光,感恩所有。祝愿大家平安,祥和,健康,快乐!

 

                                                    美中作协理事会敬上

《蓦然回首金鸡报晓时》——新年感言

 美中作协主席李岘新春感言:

      几曾何时,告别故土和对故土的依恋,使我们这些热爱用汉字写作的人,经常无缘由地对着星空怅然、对着太平洋叹息、对着英文字母感慨、对着汉字孤独笔耕的茫然……蓦然间,一路低首前行回眸顾盼之际,却发现自己不是拓荒者,而是在诺大的世界里、在众多的语言间,在日转星移中,成为无数个用汉字来捍卫文学之光的幸运者。

        至今,我都记得二十五年前来到美国的情形:加州圣市,两份中文报纸,每周一期,大家如获至宝。而后我从读者成为作者,见证了汉字成就了众多报刊杂志的历史。其中,也成就了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的今天。

       在过去的2016年,美中作协成功地举办了四期命题征文。作品不仅在美中作协网站上刊登,还在《华人周末》和 《华人》杂志上连载。其中有12篇被评为优秀奖。获奖的作品和作者是第一期命题征文“闲话大年三十”中张雅文的《父亲的笑容》、李凡予的《拜年》、王玮的《饺子的故事》;第二期征文“春天”中周愚的《春游墨西哥》、胡沅的《撒播春天的种子》、文昊的《青樱》;第三期征文“人间尴尬事”中赵燮雨的《法官面前我们仨》、余惠芬的《我在美国的尴尬瞬间》、孙兴华的《最近我遇到的烦心事儿》;第四期征文“微型小说”中赵燕冬的《约定》、李岘的《冥冥之中》、许晓妮的《安.全.》。

      期间,荣誉主席张雅文最新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与魔鬼博弈——为了生命的权利》於2016年10月荣获了第九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优秀奖;会员张挺的电影剧本《了不起的小家伙们》获得了“旧金山国际新概念电影节”最佳新锐编剧奖;作协顾问曾晓文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爱不动了》和英文版的《重瓣女人花》;会员赵燮雨出版了两本小说《红楼夜探》和《东方芝奥历险记》。

      作协通过网站还参与了四项宣传国际性的征文活动。并以《第三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的协办单位,受邀参加了在泰国召开的第十二届微小说的研讨会。

       12月底和本月初,我借去日本和中国讲学之便,代表美中作协参加了日本华文文学笔会创会五周年的活动。在交流中,日华笔会会长华纯女士表示“我们是一群坚持文学梦想、对汉字和华文文学不离不弃的人。我们用文字拓展并探索华文文学表达的潜力,跻身于世界新移民文学大潮,为中华文化提供了新的视界与空间。”。活动中,我也分享了美中作协的情况,对海外华人坚持用母语写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对于海外作家来说,用中文创作纯文学作品,几乎是生活中的奢侈品。我们作协就是为这些不求功利但热爱用中文写作的文友们,搭建一个创作平台。”。

      离开日本,有幸在广东作协主席蒋述卓教授和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程国赋教授及美中作协顾问余惠芬教授的介绍下,拜访了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该会为世界华文文学搭建了一个国际平台,目前已成功地举办了多项全球征文活动和学术研讨会,并组织专家学者对海外华文作家和作品进行研究。该会网站已在全球与几十家作协链接,分享华文文学的发展动态。美中作协有幸能够在这个平台上与其他国际华文文学团体互通有无。

李岘与广东省作协蒋主席和暨大文学院程院长及作协顾问余惠芬教授合影

李岘与广东省作协蒋主席和暨大文学院程院长及作协顾问余惠芬教授合影

李岘与世华文学学会工作人员合影

李岘与世华文学学会工作人员合影

      此行我还有幸与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和华人华侨研究院院长张振江教授和张小欣、陈奕平副院长及美中作协顾问余惠芬、郭熙和贾非三位教授进行深度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使中国的学术界对海外华人的思想情感有了进一步了解,我还了解到东南亚华文文学的蓬勃发展和北美许多华文笔会和作协的现状。受益匪浅。

李岘与暨南大学华人华侨研究院主要领导合影

李岘与暨南大学华人华侨研究院主要领导合影

       在告别猴年,迎接鸡年的时刻,我知道有一种情怀是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更改:当我们各自独守一域笔耕汉字时,我们不会向英文妥协,不会向日文妥协,不会向抛弃汉字才能改善生活的环境妥协!放眼世界,我们不应该觉得孤独,因为我们在使用一种最难学习、却在世界上无处不在的文字,书写着我们的心灵世界。在美国,我们拥有如我们一样对汉语有着如饥似渴、无限钟爱的读者群;在祖国,我们有着关注海外华文作家作品的学术机构;在全球,网络时代使我们背井离乡的悲情得以用文字去化解。

        在2017年金鸡报晓倒计时的最后一刻,我代表美中作协的全体成员,向所有热爱用中文写作的文友和读者们发出邀请: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www.chinesewritersusa.org,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