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裔文学》集锦0044 《舍得欢喜典藏版》 作者:郑茹菁




图书简介:

当鸡鸣穿破微亮的天空,1950年代的冈山小眷村动了起来,眷村妈妈们忙进忙出,一边扯着嗓子呼喊贪睡的孩子,一边烧炭生火做早餐,与此同时,孩子们也倾巢而出,结伴向学校方向呼啸而去。

葛卓言穿着母亲用父亲大衣改造的冬季外套,踩着哥哥穿不下的大脚鞋,在小伙伴的讪笑声中,甩着长袖上学去。 当年眷村最流行的一句话是:“外省人上无片瓦,下无寸土, 要出头,只有念书。”

从赤足小子到医师、做生意、做财务规画师、做志工,葛济舍的人生看似顺遂,其实不然,他曾是一个连话都说不清楚的口吃小孩、欠栽培的乡下学生、医学院里独自摸索的独行侠、赴美求学的穷学生......

然而,每一阶段的挑战,他都兴致勃勃地面对,甚至在46岁那年,与妻子孙慈喜结束红火的事业,全职无薪承担起美国慈济志业的重任 。在他担任美国慈济总会及医疗基金会执行长期间,领导志工团队推广志业,多次带队奔赴各贫穷灾难区参加国际赈灾及慈善义诊,他与妻子无怨无悔地付出无所求,又接引更多企业家共同付出。

一路走来,葛济舍的“医履奇缘”促使慈济团队走向人本医疗的前进之路,同时也在全美疫情肆虐之时,领导抗疫。本书不仅是葛济舍、孙慈喜的生命缩影,更是美国慈济医疗志业的历史篇章。慈济医疗与美国医疗看似光年距离的两个世界,然而,葛济舍以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人生,为读者开启一扇觉有情的窗,得以窥见两个迥异却能相互包容的医疗体系。

精彩片段:

1998 年初,济舍自费2,200美元买机票,从美国飞到香港与台湾志工会合,一起搭机前往中国昆明,再换上吉普车前往贵州山区,前后行程达36个小时之久。

一路舟车劳顿,在黄土飞扬的山区与尘土争路,满面尘垢、满嘴风沙,却依然排成两路纵队前进,不管走到哪里都谨守秩序。 到了当地旅馆,大家放好行李,未及梳洗,就投入各项准备工作。

隔天凌晨四点,天未亮就得起床,备妥物资前往发放地点。 为尊重乡亲,志愿者一律站立发放,以90度鞠躬献上发放的物资,八个小时下来,济舍的两条腿酸痛,疲累不堪。

他在心里盼望:“发放结束后,应该可以上床睡觉了吧!”

没想到经过翻山越岭的路程,好不容易回到住宿的地方,却听到领队一声令下:“盥洗后集合,请大家分享赈灾心得。” 这个命令让济舍傻了眼,暗暗吃惊:“难道大家都不会累吗?”

贫困山乡食宿无不克难,三十几个人挤在小小空间进行分享讨论,济舍找到一处角落坐下来,不出几分钟,倦意便铺 天盖地而来,眼皮愈来愈沉重了......

突然,耳边传来有人边哭边说话的声音,济舍勉力撑起眼皮,认定有人感受到贵州的穷山恶水,同情乡亲所以哭了。 他竖起耳朵,认真听那位师姐哭着说:“我很感恩有机会来到这里,我获得的比付出的还要多。”

济舍忍不住自问:“是不是我听错了?来这里遭罪还要感恩?” 精明能干的他,觉得自己付出的可不少,花了机票钱又长途跋涉,忙上忙下弄得全身酸痛,算一算:“应该是付出比获得的多吧?”

对于慈济人付出无所求反而说感恩的思维,初入慈济的他尚无法理解。 在贵州发放的第二个夜晚,他居然半夜惊醒睡不着,在黑暗中扳着手指算了又算,为什么别人认为获得的比付出的多,而自己却不作此想呢?

辗转难眠想不透之时,屋外的公鸡拉起响亮的啼声:“咕咕咕!” 天亮了!那一瞬间他想通了,贵州居民的苦,是因为他们出生在困苦的地方,如果自己出生在贵州,生命的过程应该也是一样贫苦悲哀。

彼此命运不同皆因出身环境所致,他有幸出生在台湾,接受良好教育,然后又移民美国,当了医师又改行创业开成衣厂,从来都不用为生活发愁,而贵州乡亲却终其一生也摆脱不了贫瘠的土地。 原来,要他去参加赈灾,就是要他见到别人的苦,体会出自己过去没发现的“幸福”。

曾经的不快乐和烦忧,经过贵州赈灾的洗礼,济舍知道通通可以放下了,既然自己是有福的人,就应该发愿去帮助贫困的人。 学生时期萌生的济世救人种子,终于在慈济世界开花结果。 “大爱”这一颗无形的灵丹,解决了困扰他七年之久的“中年危机”。



评论文章:“舍”得,才能欢“喜”

撰文/陈美羿

2017年四月,在精舍遇到孙慈喜,她问我很多关于出版的事,我就把我多年出书的经验告诉她。后来她告诉我,她和先生葛济舍的故事已经写好,准备出版,作者是郑茹菁。

我又惊喜又感动! 但我一点也不意外,因为他们贤伉俪的故事早该出书了。 在我心目中,济舍和慈喜是人人称羡的人生胜利组。 出身良好的家庭、受高等教育、双双赴美、事业有成......

在慈济世界,知道他们是美国慈济纽约长岛负责人,后来奉师命到洛杉矶,曾担任美国总会执行长、医疗志业执行长...... 在事业如日中天,正值壮年的一对夫妻,放下红尘名利,投身全职志工。殊为难得啊!

“舍得欢喜”新书出版了,记得是在花莲回台北的火车上,一口气读完一大半。

济舍在自序里说到:

四十岁那年,出现中年危机,人生失去目标,不是因为设立目标的方法错了,而是因为设立的目标都是为了自己和家人。

后来才发现,如果能够将目标放大,包括一切苦难众生,人生就会充满意义; 只要发挥良能,生活就会变得充实,生命也会更有价值。

在慈济,他原先是想:“我已经获得太多,我是去付出的!”

后来他发现:“原本以为我是去付出的,后来才发现我是去学习的; 在付出的当下,我学习到许多人生的道理。”

记得我当时掩书长叹! 这才是智者啊!

更难得的是妻子也全力配合,身为商场女强人的慈喜,“舍”下丰厚的世间财,随着夫婿西去,赚的是无价的欢“喜”功德财。他们鹣鲽情深,更能同心、同志、同行菩萨道,真真是人间的“典范夫妻”。

“舍得欢喜”出版五年了,热卖逾一万六千本。五年之中,两人在美国的慈济道上,又有太多重大的事务完成或进行中,不记录下来,太可惜。

《舍得欢喜典藏版》终于又问世了! 作者还是郑茹菁。

2022年4月16日,济舍与慈喜带领“募心募爱”团队,在美国总会举行“健走募款活动”,茹菁抱病远从拉斯维加斯去参加,因为她是“集众募款”页主之一,“皇后有难” 的主角。4月18日,她回到赌城,进行六个小时的脑脊椎手术。

好心疼,又好佩服!

我认识茹菁约有二十年,她活泼开朗、才华洋溢。 可就是多灾多病,她自己说“左一刀、右一刀”,不知动过多少刀。但坚强的毅力,让她写出一本又一本的好书。

英国女作家吴尔芙(Virginia Woolf)曾说过:“一切不曾发生,直到它被记述。” 再令人感动的事迹,如果没有被文字记录,久而久之,就随风而逝,埋葬在岁月洪流中。

《舍得欢喜典藏版》出版,是生命如此多彩,又值得喝采的济舍和慈喜贤伉俪的故事,也巧妙的纪录了慈济在美国的历史足迹。

推荐给您,值得细读,值得典藏的好书。 (2022.05.18)

 

作者简介:




郑茹菁

旅美前是公立医院检验师,旅美后曾任拉斯维加斯地方报社记者十年,后转任拉斯维加斯威尼斯人赌场宴会厅主管逾二十三年。

十七岁开始投稿,作品散见各报刊杂志,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会员。 二十五年慈济路是她最华丽的转身,经由多次国际赈灾的洗礼,从一个摇笔杆赚钱的小女子,长成一个赚欢喜的人文真善美志工。

郑茹菁作品集:

《美国台湾人》(1995 幼狮文化)

《赌城打工皇后》(2016 慈济人文志业中心)

《Endless Love Without Borders》(2016 慈济人文志业中心 / 翻译编辑)

《当西方大哥遇见东方佛法》(2016 慈济人文志业中心)

《舍得欢喜:葛济舍与孙慈喜的喜舍人生》(2017慈济人文志业中心)

《Emily的幸福学堂》(2018 慈济人文志业中心)

《Beacon in the Dark》(2018 慈济人文志业中心)

《My Road to Happiness》(2019 慈济人文志业中心)

《奥莫克看见希望》(2020 慈济人文志业中心/ 翻译编辑)

《说故事的人3》(2021 布克文化出版事业部 / 合著)

《舍得欢喜典藏版》(2023 经典杂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