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佬

      杨毅从“湘梧居”回到公寓时已是晚上十点左右。他刚刚打开房门就听到电话铃声大作。拿起电话,听筒里传来了娄幼明的声音。他先是责怪杨毅怎么没开手机。 杨毅掏出手机一看才发觉是手机没电了。紧接着娄幼明又问他是否已加入了乡音俱乐部。 杨毅说他根本不知道它为何物。这自然招来娄幼明一通半真半假的奚落:

      “要说你们这些留洋回来的人就是土。” 显然娄幼明已不把自己划为海归派。于是娄幼明跟杨毅讲了乡音俱乐部的来历。 原来其创始人也是一个海归的学者。其功能和其他俱乐部差不多,都是大家在业余时间里聚会、散心、交流信息的地方。有所不同的是“乡音”会经常请一些海内外有所建树的学者和成功的企业家和大家交流,座谈。逐渐俱乐部的名气也越来越大,门槛儿也越来越高。不少社会名流都是该俱乐部的会员。于是俱乐部也逐渐正规化。该俱乐部的会员每年缴纳五万元的会费以资助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包括讲座及酒会等。

     听了娄幼明的这番介绍,杨毅当然欣然入会。于是二人约定这星期四晚八时在乡音俱乐部见。

      果真如娄幼明所言,乡音俱乐部聚集了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成功的学者、企业家、商界人士比比皆是。杨毅也自然结识了不少人。正当他和天宇的总经济师聊得正起劲时,娄幼明来到了杨毅身旁,笑容可掬地插进了他们的对话:

      “哎呀,张总经济师,好久没见了!您看上去气色真不错,难怪贵公司的股票节节上扬呢!嗨,都怪我眼光短浅,抛早了。否则,我现在就不用这么辛苦赚钱了。”

      “娄总可真会开玩笑。 您是老总,再辛苦,赚的钱是放在自己腰包里,我这打工仔,赚的钱可是往别人兜里放啊。”

      “唉,话虽这么说,可您挣钱养活您一家人, 我挣钱可得养活公司上上下下几十口人啊。”

      “您这是能者多劳啊!”

      “唉,我算什么能者,还不是靠大家帮衬蹭口饭吃。” 说到这儿,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娄幼明眼睛一亮,他努着嘴指了一下门口说,“要说能,那才是能人呢!”

      二人一起朝娄幼明暗示的方向看去。只见门口处正进来三个人,走在最前面的那人个头不高,一身深蓝色西装,浅蓝色衬衫,未打领带。他眼睛上戴了一副黑框眼镜,人看上去虽很斯文却从骨子里透出一种威严。他身后跟着两个虎背熊腰的大汉,像孪生兄弟一样穿着同样的黑色西服,打着考究的领带,面无表情,如入无人之境。一看便知,这两个人是前者的保镖。 只见前者回头跟两位大汉片刻耳语后,两位大汉便退到了门侧不显眼处静候。显然来者不是一般人。

      娄幼明把头侧到杨毅耳边轻声问道:“杨毅,听说过叶大全这个人吗?”

      叶大全,杨毅当然听说过。杨毅在美国时就听说过叶大全,且读过多篇介绍叶大全的报章。网上更是充斥着各种有关叶大全的报道 - 介绍他如何发家,如何善于用人,如何不择手段积累起亿万家产,又如何热心公益,乐善好施,等等。当然,更多的则是关于他卷入大大小小的各种官司的报道。同时,各种报章不管是褒是贬都会如实地报道叶大全的一大优点,那就是叶大全为人谦和,平易近人。总之,叶大全的所作所为永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他可以不动声色地整垮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同时他也可以把大把的钱投到慈善事业中。叶大全在许多人眼里是个传奇性人物。

      叶大全走进“乡音”后,和大家一一地打着招呼。当他把目光投向杨毅这边时,娄幼明轻轻一拍杨毅的肩膀说:

    “来,杨毅,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说着娄幼明满面春风地朝叶大全大步走去:

      “哎呀,叶总!好久不见,好久不见,您最近一向可好?”娄幼明伸出两只手握住了叶大全的手。

      “啊,还好,还好。咱们还真有一阵子没见了。我可听说您娄总的生意越做越大哦。”看上去娄幼明和叶大全还真有点交情。

      “叶总您又拿我开玩笑了。我娄幼明有今天,还都亏叶总您一贯的提携。我这一辈子都感激不尽啊。 啊,对了,我来给您介绍一下,”说着娄幼明一指身边的杨毅,“这是我在美国读MBA时的同学,杨毅,数学天才,现任健安精算部经理。我当时出国还是他给我指的路呢。” 

      “啊,幸会,幸会。 我姓叶,叶大全。”叶大全微笑着向杨毅伸出手,一脸谦和。

      “叶总您好。”杨毅也礼貌地伸出手,他感到叶大全有力地握了一下他的手。在他们以后的谈话中,杨毅时时感到叶大全思维敏捷,见解独特。他们的话题从经济聊到经商;从人民币是否应贬值聊到美元的疲软和欧元的坚挺;从单一企业的经营聊到跨国垄断……总之,二人聊得很是投机,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就过去了。要不是昌荣集团老总来跟叶大全打招呼,大概他们会一直聊到这次聚会的结束。

      这次“乡音”聚会让杨毅由衷地感慨到在当今社会里要想成功,除了要把握住时机外,信息和人际关系更是尤其重要。

      自从“玉轩”茶室那次深谈后,方琛身边少了那位护花使者。这自然逃不过人民群众雪亮的眼睛。人们再也看不到张晓波对方琛鞍前马后的照料与呵护。可二人之间仍像以前一样友好相待,有说有笑。人们在他们背后窃窃私语的同时,也更加紧密观察着他们的动向。方琛和张晓波俨然已是人们眼中的金童玉女,密不可分。方琛虽出身名门,但却为人随和友善,再加上她长得花容月貌,所以她一直是人们呵护的对象,因此没人想去打扰她追问她和张晓波的关系。同样也没人去追问张晓波, 自从上次张晓波为方琛打架后,不少多事者已领教过张晓波的伶牙俐齿。自然这次没人再想去碰钉子。因此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

      时间说快不快,说慢不慢地从人们身旁不经意地走过。逐渐人们发觉方琛和张晓波之间仿佛真是人们所说的那种纯洁的友谊。可这听起来又有点不大可能。谁都看得出张晓波曾那般热恋着方琛, 怎么可能昼夜间热恋降温成友谊呢?也许友谊可以快速升温成热恋,可是从热恋未经坎坎坷坷迅速淬火成友谊,还真前所未闻。可人们没有从张晓波脸上看出半点儿失恋的迹象。方琛呢,每天脸上仍洋溢着灿烂的微笑。 人们捉摸不透这是怎么回事,甚至有些人还去问刘半仙,问他这个命是怎么算得。不算还好,怎么一算两个人反而分开了。刘半仙也一头雾水,自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好以一句不变的话来应付所有人的询问:“成命在天,成事在人。问我干吗?你怎不问他们本人去呀?”   慢慢地,人们随着好奇心的减退,逐渐接受了方琛、张晓波“在水异方”的现实。

      接着发生的事情是方琛、张晓波始料未及的。张晓波的退出自然对方琛的其他爱慕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一次机会,一个巨大的鼓舞。 有些人还甚至总结出当初张晓波和方琛好上纯属近水楼台先得月。现在好了,大家机会均等了。于是方琛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声便频繁地响了起来。不是有人约她晚上去听交响乐,就是有人约她去看芭蕾舞。当然也少不了有人约她去看画展。总之大家为追这位艺术世家出来的名门闺秀,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高大上的艺术路线。 方琛自己都觉好笑,无论演出还是画展都是方琛司通见惯的事, 实在引不起她多大兴趣。她宁愿去看场足球赛或是网球赛,甚至到酒吧里看场NBA篮球赛都会让她更开心。打发这一个又一个的约会真是让她苦不堪言。她既不想伤害邀请者的面子又不想违心地去和人谈巴赫,毕加索。想要做到两全其美谈何容易。每当她无可奈何时,她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张晓波。她突然发觉张晓波似乎很了解她。张晓波追求她时从来没有邀她看什么芭蕾舞,听什么交响乐,而是把她带到那呐喊助威声四起的球场让她不自觉地融入到彭湃的人群里忘我地欢呼,尽情地呐喊。他和张晓波在一起时从未觉过乏味。张晓波的坦承与幽默让她与之相处时轻松随意,可以做到心不上锁,无所戒备。而现在张晓波的退出还真让她觉得生活中少了些什么。

      渐渐地,方琛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了,可张晓波的脸上却越来越得意洋洋。方琛注意到就当自己疲于打发一个个约会时,张晓波也没闲着,时常泡在电话上一讲就是半个小时。张晓波电话的铃响频率也比以前大幅度上升。他和别人约会的声音经常会飘到方琛的耳朵里。刚开始方琛还觉得没什么,可时间一长,她还真有点说不出的感觉。终于她给张晓波发去了短信:

      “晓波,你好吗?”

      “好,你呢?” 张晓波回复。

      “还好。你看上去很忙啊!”

      “瞎忙,你呢?” 

      “不怎么样。”

      “为什么?” 张晓波明知故问。

      “晓波,你装什么傻?我不信你看不见,听不着。” 方琛没心情和张晓波波耍贫嘴。

      “就为这个? 这有什么可烦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啊!”张晓波还在故意气方琛。

      方琛看到这个回复后,知道张晓波又在没正形,于是她终止了和张晓波的短信。可张晓波却开始没完了,又频频发来短信和她调侃, 方琛不理。 她通过余光能看见张晓波一边给她发短信,一边冲她坏笑。方琛装作丝毫没看见。 直到张晓波又发来的下一个信息,方琛不得不回了。张晓波写道:

      “方琛,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当初怎么折磨我来着,你就同样怎么折磨他们。告诉他们你已经有男朋友不就得了嘛?我想没人会像我一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吧?”

      “晓波,你的主意真是太好了!可惜啊,他们把你当成那只猛虎了。”方琛写到这儿,自己都觉得好笑。

      “明白了。所以大家都认为此时正是山中无虎啊。唉,难得,到了咱们这一代了大家都没忘老一辈‘前赴后继’的光荣传统。可歌可泣啊!” 方琛差点儿被张晓波“气”得笑出声。

      “我还有一主意,你把王灿带到公司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不就让‘我们’都死心了嘛!”
      “我跟王灿说过,可惜啊,他不想被展览。” 方琛无可奈何地回到。

      “王灿这么自信! 佩服!佩服!” 张晓波这句话的确发自心底。正在这时,张晓波的电话又响了,张晓波嗯嗯啊啊地应着时间,地点。最后来了一句“好,大门口见!” 挂上了电话。

      自从杨毅参加了乡音俱乐部之后,“乡音”的每次聚会几乎都少不了他。通过娄幼明的引荐,杨毅发表过一次有关“精算与风险管理”的演说。叶大全也参加了这次聚会并聆听了杨毅的演说。之后,叶大全还和杨毅深入探讨了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与误区等。

      今晚七时半,对杨毅来说“乡音”又有一次重要聚会,确切地说是一次被期待已久的学术研讨。主题分别为:投资组合风险管理、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动向、以及中国经济宏观调控。分别由现任摩根大通银行投资组合管理部的高级副总经理、 美林证券资产管理部主管和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事务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发表演说。杨毅一进门,就看见了刚到不久的张晓波。原来张晓波这是第一次来“乡音”。他早就听说过“乡音”,但他宁愿在空遐时和朋友们在一起,所以他根本就没打算入会。 但今天他应他的好友尹铁相邀打算来“乡音”感受一下企业家和知名学者们的风采,同时他对今天演讲的题目十分感兴趣。杨毅把张晓波介绍给他的好友娄幼明和其他一些朋友。就在张晓波和其他人交谈时,杨毅注意到叶大全也赶来了。这也是他和叶大全的第三次见面。和每次一样,与他同来的两个保镖退到了门旁不显眼处恭候。

      三位演讲人演说完毕,与会者积极参与了就这三个论题的讨论。有人对演讲者就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的论述提出了两个问题。正当大家就第二个问题展开讨论时,张晓波的手机响了,张晓波满脸歉意地匆忙退到门口去接电话。他这才发觉原来门口处还站了两个人。 张晓波接完电话后向那两个人投去歉意的一瞥,随口说声:“不好意思,打扰了。”  那两个人丝毫不予理会,仍面无表情。很快从他们的着装,张晓波猜出了他们的职业,这不禁让张晓波很想知道是谁豢养了这两个家伙。 

      研讨会结束后,大家开始叙旧闲聊,结识新朋友。张晓波在与人交谈的同时,一直注意着门口两位大汉的动向。他也同时注意到他的顶头上司杨毅已和这个圈子的许多人都很熟络。他也见到了一些经常在网上或电视上出现的面孔。叶大全就是其中之一。另他惊讶的是看上去仿佛杨毅和叶大全很熟识。

      大约晚上十点左右,大家开始陆陆续续地散去。门口的两个大汉随着叶大全的身影走出门去。怎么,原来他们是叶大全的保镖 ?叶大全这么惜命,来“乡音”这种地方还需要保镖在室内保驾,看来人富得流油,也没什么好日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