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说《西藏之旅》

作者:陈延国

 

引擎轰鸣声戛然而止时,英子正在318国道海拔5130米的东达山垭口。仪表盘上的油箱警示灯像第三只眼睛,在稀薄的空气中幽幽闪烁。

 

"微信支付故障,请稍后再试。"手机屏幕第17次跳出同样的提示。英子用力按压太阳穴,指甲在皮肤上刻出月牙形的红痕。十天前她还在陆家嘴的写字楼里给高管们讲授"数字化生存法则",此刻却被困在离天空最近的公路上,连328元的油费都成了致命难题。

 

后视镜里出现一团跳动的绛红色。藏族老阿妈背着装满牛粪的竹筐,皱纹里嵌着经年累月的高原阳光。她敲了敲车窗,递来装着酥油茶的暖壶,黧黑的手腕上缠着褪色的五彩绳。

 

"姑娘,转经筒在等你。"老阿妈布满裂口的嘴唇翕动,藏语混着生硬的汉语。英子突然想起包里那个定制款智能手环,此刻正安静地躺在羊绒围巾中间,就像她精心设计的人生计划表突然被神明撕碎。

 

手机在掌心发烫。通讯录里1386个联系人像多米诺骨牌在眼前倾倒,最后停在三天前新存的号码。那个叫多吉的藏族司机在纳木错湖畔递名片时,曾用布满冻疮的手指着远处的冈仁波齐:"遇到难处,雪山会指路。"

 

电流杂音在听筒里游走,英子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与经幡的猎猎声重叠。当多吉开着那辆漆皮剥落的五菱宏光出现时,后座铁皮油桶晃动的声响,竟比华尔街的晨会钟声更令人心安。

 

"押金?我们藏族人借钱看眼睛。"多吉用沾着酥油的手指在借条上按下指印,无名指上的银戒烙着六字真言。车窗外,玛尼堆上的经石正在夕照中流转金光,英子突然发现自己的铂金尾戒在无名指勒出同样的凹痕。

 

夜幕降临时,多吉把车停在怒江七十二拐的观景台。银河像打翻的牛奶泼在墨色天幕,英子第一次看清北斗七星的勺柄指向布达拉宫的金顶。手机自动关机前,她删掉了那个记录着每个客户性格弱点的加密文档。

 

在波密县的藏式客栈里,老板娘卓玛教她用牦牛毛纺线。粗粝的纤维缠绕檀木纺锤,英子想起自己那些用PPT绘制的人生轨迹图。当晨雾中的南迦巴瓦峰露出真容时,她终于哭出声来——原来神山从来不需要滤镜。

 

最后一天在扎什伦布寺,英子跟着朝圣者转动经筒。铜器表面的包浆被千万双手掌摩挲得发亮,她忽然明白,那些在CBD电梯间刷新的KPI进度条,远不及此刻指尖流淌的温度真实。

 

回程航班起飞时,英子把多吉手写的藏文平安符贴在舷窗上。云海之下,蜿蜒的雅鲁藏布江像条银色哈达。她打开飞行模式,听见心跳与经筒转动的韵律渐渐重合。

 

作者简介:

陈延国,1963年生,安徽滁州人,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会员。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职于政府部门、央企、行业协会等单位,现从事政企对接、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等事务,并兼任“深圳文学”等数家文学平台的负责人。有纪实文学、人物传记、散文随笔作品数十万字见诸报刊及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