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连载《感受真美国——就医》第二部:商情

作者:李岘

        美国的医院环境优雅、干净整洁。这是我的第一个印象。

        美国的医生医术高明、和蔼可亲。这是我的第二个印象。

        美国的医疗费太贵、太不近人情。这是我的第三个印象。

        美国的就医程序太多、太繁琐。这是我的第四个印象。

         四个印象加在一起,天长日久便让我得出这样一种结论:中国的医院环境虽差,但是医疗费也没有这么高;中国的医生虽然态度不好,但是有熟人照样能找到好的医生;虽然到中国医院要大排长龙地在嘈杂的人群中忍耐着周围患者的长吁短叹,但是你可以随时见到医生而不需要没完没了地预约。总之,自己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有意无意之间总是往医院里跑;在中国时对中国医院的“走后门、拉关系、给红包”的现象深恶痛绝,到了美国又发现美国的医疗体系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美国医疗费之高,足以令世人瞠目结舌。所以,“水涨船高”,医疗保险费也就贵得吓人。不过,如果你想在医疗保险上省钱,那就大错特错了——谁能保证自己不生灾害病?如果一年病个两次、三次的,你的钱包再满也要塌下去一个角儿;如果连续病上个几年,那钱包不空才怪呢!也许你会说小病小灾到药店买几片药吃吃就好了,大病大灾再买保险不迟……又错了,别看美国的药店不少,好药也琳琅满目,可是你想买药时必须出示医生给你开的处方才能买到药,否则除了能买点止痛片、咳嗽和退烧药之外,你即使认为自己是“半个医生”也没用。

       话又说回来了,你如果想拿到医生给你开的处方,不去看医生行吗? 在中国,你可以找个认识的医生按着你的要求用“公费医疗”取一些你想要的药;在美国,你自己掏腰包买药都找不到医生给你开处方。

       两年前,久卧病床的父亲给我写了一封信,说是美国有两种药对他的病疗效好,让我买来速速寄去。

       尽孝的机会来了,我匆匆跑到一家药店,先是一乐:还真有 。而后一惊:这么贵。然而,当我以孝女的决断视父亲的健康为己任而慷慨解囊的时候,对方说,没有医生的处方不卖!于是我急忙又给父亲写信让他的医生开个处方,并且要写上英文。父亲还真的寄来了一张中国医生开的处方,上面工工整整的英文字让我好一番感动;父亲还在信中加了一句“凭我的资历,这些药费应该可以报销,不必介意药费的问题”。

       我自然是马上又去了药店。无奈这是美国的药店,不认中国医生的处方,有英文也没用。我心有不甘地找到了我的医生,心想我有中国医生的处方,而且买药人是我父亲,请他开个买药的处方应该不是问题。然而,这个在中国不是问题的问题在美国便是个原则性的问题——平时笑容可掬的医生这时严肃地告诉我,他没有权力给不是他的患者开药!没办法,我只能把这一切如实地告诉了在中国 的父亲,好在这时父亲也来信说有的同类病人服了这种药有副作用,医生也不鼓励他买这种药了,我也算了却了一件心事 。

       经过两个多月的折腾,我对美国的医疗制度和程序不得不刮目相看,暗中庆幸自己幸好有医疗保险,否则“临时抱佛脚”的滋味可不好受 。

       OK。也许你会说“那就人乡随俗买医疗保险吧”!别忙,美国的医疗保险可谓“一分钱,一分货”,保全家,保个人,保全身,还是只保眼睛或者牙齿?是指定医生,还是选择医生? 是付百分比,还是全保? 总之,保险公司不做赔本买卖,每种选择都有利弊。所以,买保险时一定要扬长避短 。

       我的保险是每次看医生只交一美元的手续费,我的一位朋友虽然在付保险费上省下一笔钱,但是她每次看病却要付五十美元手续费。也就是说,超过五十元的那部分医疗费才由保险公司负担。这种保险对生重病的人来说合算,但是对我的朋友便不合适——她有一个两、三岁的“千金”,大病没有,小病不断,害得我的这位朋友是三天两头带她去看医生:看起来每次五十元不多,一年下来也是一大笔的开销 。

       好在美国的医疗保险给你一年一次选择的机会,我的朋友自然在第二年重新调整了她的保险形式。

       如果在美国就医所受到的困扰仅仅是钱的问题,似乎在有了医疗保险之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非也!最令我头疼的是预约( Make appointment )。在美国,每个病人都会有自己的专门医生,享受中国“高干”的待遇——医生有你的全部档案,对你的病史了如指掌,必要时也可以跟踪检查 。但是,因为你有指定的医生,而这个医生又不仅你一个人独有,故每次看病都要提前向医院预约,少则等几天,多则等上几个星期 。不是夸张,有几次我按预定的时间去看医生时,竟然不知为何而去。

       刚到美国的头一年,也许是因为水土不服而总觉得有必要看医生。看医生要先电话预约,而我的英文水平实在还没有提高到涉及医疗词汇的程度,所以,预约就成了先生的事情。

       开始我还以理所当然的口吻对先生说:我应该看医生。后来我发现即使看病不花钱也是少看医生为佳,因为打电话预约并非一件易事。

       首先,你要在挂通电话之后听从电脑的指挥,运气好的时候 ,把号码接对便有人和你说话;运气不好的时候,你就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才有人问你为何想见医生 。你按着顺序告诉了对方你的名字、电话、地址和病因,然后对方告诉你放下电话,耐心等待,几个小时之内有你的指定医生的护士回电话。于是,你哪儿也不敢走 ,只能眼巴巴地等待着电话 。 电话来了,你 又要把你需要看医生的理由重说一遍,然后,对方告诉你最早可以在某一天的某一小时看医生。

       你说你在那个时间脱不开身,可不可以换个时间?对方会说:没问题。但是,另一个时间将是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以后的事情,你别无选择,只好两个星期以后去见医生。

       这样的预约几次下来,别说先生抱怨,就连我也听得心烦。

       最让人哭笑不得地是:费了很多周折才落实下来的预约时间,等我如期去见医生时,不但常常得不到一粒药,连我自己都觉得小题大作,无病呻吟了。其实,预约是可以取消的,而我之所以时过境迁,感觉良好时仍去见医生的原因,恐怕是觉得费了那么大的事儿获得的预约,不用实在可惜。

       不过,现在轮到我自己要打电话预约,看医生的次数自然减少一一见到医生也一片药拿不到,还不如把打电话预约的时间用在一定要去做的事情上呢!当然,如果我觉得非见医生不可的时候,我也学会了一招:把病情说得重重的,对方会想方设法地让你早一天看到医生。

        不过,说句良心话,当我坐在医院候诊室的沙发上,在没有噪音的环境下从茶几上随手拾起一本杂志悠闲自得地候诊的时候;当我被带进一间整洁而独有我一个患者面对我的医生而不需笑脸相迎、刻意讨好的时候;当我怀疑身体的某个部位有问题而医生毫不吝啬地让我全面检查,使我不得不惊叹美国医疗器械之先进的时候;当我知道许多在大公司、大学 、政府部门工作的美 国人能获得全家免费的医疗保险,而我就属于这些受益者之一的时候,我告诉我自己——知足者常乐 !

(待续)

《感受真美国》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於1998年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