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晋
大明年间,山西榆次王村郝家的生意开始做大之际,话说有一次家族某代先人从东北一带做生意回榆次途中路经北京。次日早起行色匆匆地继续在北京大街上赶路时,只见行人熙熙攘攘,街旁有一异人忽然向他招手示意说:“客官可否留步片刻?”, 然后接着说:“我昨夜得到神人梦中启示,在此等待如你这般穿戴和相貌之人,见你和梦中所见无二故此招呼”。
郝先人道:"先生有何指教?"
异人再问:“贵客可是山西榆次人?”
郝先人答:“在下正是!”
异人:“贵姓可是郝?”
郝先人惊诧:“是,先生如何得知?”
异人:“昨夜神人命我告知贵府些许未来,不敢怠慢。不过需先确定是其人也!”
郝先人:“在下愿闻其详”
异人一字一顿地说:“神人言:郝家生意隆,往后当过百铺;功名举人虽成双,一防被盗、其二必在实处;顺天天照顾”。郝先人欲要再问时,异人摆手说:“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欲以银两酬谢,异人亦婉拒,转身飘然离去。
郝先人一路紧记预言。回到榆次家后,将异人异言讲给族人听,此后郝家代代后人于是将此预言朦胧记在心中。
郝家商铺,本多用“顺”字,如聚兴顺、公兴顺、天顺长(昌)、天顺祥、万顺喜、达顺成等,民间长期流传有“天下顺字郝家号”之说。因合了这“顺”字,使得预言更加真实且略带神秘。后来大清到民国年间郝家拥有的票号茶庄等达到108铺,预言得以部分应验。何以有“百铺”之说? 因为百铺是明、清商家管理能力之最、富之极致。
剩下便是有关举人的预言了。转眼到了大清乾隆年间的一天,王村潇河北岸边的郝家祖坟旁,专职住此看坟守墓的家主到郝家大院报告说:有神秘之人晚上在窗户外留下一张纸条,上写:暂借一物,事后另报。当时的郝门族长,商业掌门人郝孟雄看了纸条,感觉蹊跷,思忖能借什么呢?但肯定和墓地有关,莫非是盗墓贼?但是盗墓不会留纸条啊! 乃下令彻查整个墓园。守墓人心中胆怯惧怕,每天专职看坟整理墓园,如此再有被盗,失职罪责难逃。他带领全家和郝财主派来的十几个人铺开搜查地面,没有发现任何痕迹。打开沉重大门进入墓道,地下挨个儿查了历代祖先墓室,均未见被盗痕迹。守墓人悬着的心逐渐放了下来。不久之后所有人也就把这事忘得干干净净。
与此同时,郝孟雄忽然觉得不知哪儿有点亏欠似的。家大业大,人丁兴旺;读圣贤书,观天下事,纷纷扰扰中觉得功名若能上到举人就圆满了;祖传家训有“不做官”一条,但是有功名不当官不更是两全其美?无奈于商务家事缠绕,分身乏术;没有恒心静读参加乡试也是白费。今天有念书甚好者,却不愿受拘束不爱做官之人找上门来愿意顶替,说中举后只要得些厚财作为回报。孟雄思想利弊,这乡试顶替之事虽然不诚实,难免使人心里发慌,但是想到不占官位无损于人,又不图人财,相当于买个虚名,于是就答应下来。考虑到考中秀才已非容易,中举人更是难上加难,替考成功的可能性很小,此后郝孟雄也没有将替考之事太放在心上。
揭榜时间到了,出乎预料,顶替之人文采非凡,功夫了得,居然中了。
郝孟雄自知举人来路不正,不敢大势张扬。在贺喜声中反而心中忐忑、局促不安,举人的名头成为负担。每一声道贺似乎都在责备自己不尊祖训而欺世盗名,因而感到后悔不已。本想说随着时光流逝让这事慢慢过去就算了,却不料这事竟让京城的皇帝知道了。
原来在大清初期,郝家和朝廷有生意关系,大清朝廷的官帽宝石顶子都是郝家独家配方生产。再加上郝家的大生意,世代富贵之名皇帝早有耳闻。近期有人举报郝家替考获得举人功名之事,乾隆皇帝认为影响恶劣,下旨本人亲赴北京复查。
结果可想而知:笔迹不合,替考无疑。既然直接告到皇帝名下,于是乾隆御批:发配新疆,月内起身,终生不得回晋,惟死后方可归入祖坟。
突如其来的消息,顿时让郝家上下乱作一团,太原一带为此议论纷纷。
郝孟雄把两个儿子郝天佐、郝天佑和管家人等叫到面前,大大地自责一番:想我郝家祖训三不,你爹就违犯了“不作假”这第一条,也犯了国法,罪有应得。今天鸡飞蛋打,丢人败兴,祖宗跟着蒙羞,儿孙跟爹丢脸,让天下人不齿。爹今天后悔也来不及了,我儿们可千万不要像爹这样鬼迷心窍。爹做了坏的榜样,希望你们不要向爹学。离开前,期望你们能不记怪,更期望我儿为爹报了这个仇,实实在在于你们手里中个举人,爹有了这最大的孝顺,就死而无憾了。俩儿齐声答应。
长子天佐天资聪明,书读得好,他承诺完成这个使命。次子天佑则全力掌管商铺事务。
从此,天佐夏居山寨,冬回王村,闭门谢客专心苦读,偶尔有读书之友相聚心得。三年以后,天佐果然得中举人。
捷报飞传新疆报喜。郝家一片欢腾,鞭炮齐鸣,摆酒庆贺,高朋满座,贵客盈门。“举人院”金字招牌高高挂在了天佐读书的院子大门之上,从此该院就由“书房院”改称为“举人院”。郝家族人谢天祭祖:得蒙上天眷顾,我郝家后人堂正雪耻,大仇得报,今后必当敬顺天命而笃行正路。
就在此时,守墓人来报:昨夜又收到一张神秘纸条,上面写着:先恭贺郝府中举,舍下曾盗取贵府举人一名,今日顺奉宝物略表歉意,请至为孟雄预留之墓室便知详细。
一众人等连忙赶到了墓园打开石门沿着甬道找到为孟雄预留空墓室之中,人们惊讶地看到本该空的台上居然早有了一棺木,打开发现其中有不知是何人之遗骸。棺木旁留一硕大宝玉和一封信。信上叙述风闻有关郝家两名举人的预言,得知有一举人并不确定,于是起了与贵府分享其一之意。棺中之人乃是过世家主,得高人传授以此替代之法以取孟雄之功名也。 郝家不差这颗宝玉,聊表歉意并望善待家主遗体。此乃天命,望乞恕罪。如今舍下已得中,天佐亦中,郝家举人之预言已然完全,如此才好告知原委。
然后全体上下检查,发现西南角有砖石松动之处,上到地面却无任何挖洞等痕迹。盗墓手段之高数百年未见令人叫绝,不盗财宝而盗功名更为天下一奇。
盗举之人为谁?就此成了永久谜团。
后记:“郝家大报仇”是榆次王村郝家流传已久的故事,榆次民间老一辈也有传闻。根据故事情节和今天的语境,似乎应该叫“大雪耻”才恰当。但是“仇”字本意为怨恨,怨恨对象可以是自己,和自己的行为。预言和传说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尽量原汁原味忠实于传说,至于读者如何理解,那和如今读者的知识、立场、眼界相关。作者不凭当前知识所限,尽量不随己意修改,才是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晋商除了诚信、忠心、智慧、勇气、格局之外,他们也是常人,也有犯错甚至犯法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何对待过错,如何改正错误,一样能从中体现晋商不诿过、有担当、能自省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