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大爱,回向生命的无常》

——记加州监狱慈善义工谭巧嫦女士

作者:李岘

2019年5月4日,在加州圣地亚哥市新乐宫中餐馆里,正举办菩萨寺每年一次的慈善募捐晚宴。在不大的舞台上,一位身穿绛紫色粗布制作的对襟上衣和宽松的长裤、手持话筒的华裔女士,正在用英语、汉语和粤语主持着这次活动。主持人首先用图文资料在大屏幕中向来宾介绍菩萨寺一年来走访加州监狱的情况;然后又邀请刑满释放的“更生人”上台讲述他们重获新生的心里路程;继而她又带领义卖,向出席活动的嘉宾们展示着每一件义卖的物品……

        将近四个小时的活动,主持人食水未进。 饱餐了一顿丰盛素食的我,坐在嘉宾席中开始不安。我知道主持人身上的那件粗布大褂,不是因为瘦小的身躯显得格外宽松,而是宽松的衣服里遮掩着一个病患必须携带的“便袋”;那蜡黄的脸色也不是有意素面朝天的结果,而是多年化疗和药物治疗留下的印迹。那一刻,我对慈善事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奉献,不是因为有了多余的金钱和爱心,而是将有限的财富和爱心与他人分享,才定义了“奉献”的伟大!

        谭巧嫦,这位年近古稀的华人妇女,无视自己身患癌症、儿子身患渐冻症的事实,支持丈夫将双方的商业资产变卖,创建了非营利机构菩萨寺,并坚持数十年与丈夫和菩萨寺的住持慧光法师及义工们走访加州监狱,义务地为三十五所监狱囚犯讲解人生大爱,以禅修和佛家思想去感召数千名囚犯改邪归正,使他们成为洗心革面的“更生人”。

时间造就人格        

“爱妻巧嫦是我在中学初三时候认识的。从小她受到她父亲的影响很大。她父亲受过高深的教育,并始终钟情佛教哲学。我和巧嫦在香港缔结良缘并育有三个子女,移民美国圣地亚哥后,于1989年夫妻二人同时加入当地的一家佛教寺庙从事服务社会工作。每逢周末无论多繁忙都要去救援游民,探访孤儿院及老人院。这与巧嫦从小耳濡目染以慈悲为怀的影响有关,因为当她跟我移民美国时,岳父特别交待她要把佛法西传深植人心。”

我对谭巧嫦的深入了解,始于她的丈夫谭瑞钦。由于谭先生多年来热心于社区的公益事业,专长于财务,所以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也请他出任财务长。“近水楼台先得月”,他对我有意写这篇文章有问必答。他告诉我,加州是全美国狱友最多的一个州,共有三十六所州立监狱,加上其他联邦监狱和地区性的拘留所人数超过二十万。美国政府近十年来的预算支出,监狱的费用高出学校教育经费,让政府不得不正视这严重的社会问题。因缘际会,1994年他和太太获知一家远在Calipatria监狱邀请义工去教育及用宗教服务受刑人。虽然他们没有服务监狱的经验,但毅然答应前往。 因为统计数据说明,在监狱里愿意接受任何一种教育,包括宗教在内的狱友,在假释期间再犯罪的比例,比不愿意接受任何教育的狱友低了百分之四十三……因此狱方很欢迎和重视市民到监狱当教育义工。那时他们的三个孩子还小,太太巧嫦除了对自己先生探访监狱表示全力支持以外,她还在上班和照顾孩子之余,尽力陪先生一起去探访监狱。

监狱,对巧嫦来说,那是一个今生都没有想过会踏入的地方。当她第一次随着丈夫穿过监狱的重重铁门,并在铁门每一次的关闭中不由自主地打着寒颤时,她看到了一群不同肤色的男人:有的剃着光头,有的露出刺青,有的獐头鼠目,有的面露凶相,而室内没有一位狱警守卫。在监狱的小教堂里,她和先生要去面对二十几位并不友好的犯人。这是巨大的心理挑战!他们是杀人犯?抢劫犯?强奸犯?偷盗犯?那时她还不相信以一己之力可以改造这些犯人,但是她知道被批准到监狱做教育义工并不容易,他们与警方已经签署了“人质协议”:讲课时没有狱警的保护,如果犯人劫持为人质,后果自己承担。

没有退路!她在回程中告诉丈夫,虽然与犯人同处一室心怀胆怯,但是她坚信需要灵魂拯救的人不会伤害到她。

有了第一次“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胆识,再去监狱时她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增强。由于她自小生活在香港,并有语言天赋,所以英语、法语、国语、粤语都说得非常流利。起初她只是帮助先生或法师做一些讲座前的准备工作,渐渐地她也开始带领“狱友”禅修,并且有问必答,向他们解释佛教的相关知识。当她看到从头到胳膊都布满刺青的犯人低下高昂的头,看到獐头鼠目的脸颊流下了真诚的泪水,她不再把这些人作为犯人,而是将他们称为“狱友”。面对狱友的变化,她和先生于2004年决定先后结束各自的工作和商务,成立了一家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非盈利机构——以菩萨寺为实体,长期从事探访监狱的教育工作。从那时起,谭巧嫦不求报酬,不为名利,全职做菩萨寺的秘书,处理文案、安排探监、组织年会,以其灵巧机智,在难以沟通、人事复杂的监狱里,做了一件又一件能人所不能的事情。

( 探访监狱合影:第二排右四起是谭巧嫦女士、顕中法师、谭瑞钦先生)

( 探访监狱合影:第二排右四起是谭巧嫦女士、顕中法师、谭瑞钦先生)

“她用了四年的时间不断地去帮助一个愿意出家的更新人圆梦出家成功。后来这位更新人在狱中被尊称为佛菩萨。他可以在狱中每天坐禅十个小时以上安安稳稳地不打扰别人。”谭先生无不自豪地夸赞着太太。

毅力渡人渡己

   谭家的三个孩子随着菩萨寺的发展逐渐长大成人。子女成家立业,巧嫦觉得自己可以全身心地与先生投入到探访监狱的慈善工作中去。然而,2013年的某一天,她被诊断为直肠癌,并且已是第三期。
   治疗癌症的过程是她一生最痛苦的时刻。在做完手术的第二天,一般病人都需要大量的止痛药,但是她一点都没有用。监护病房的护士十分惊讶,但是巧嫦却坚持能够以自己的意志力与癌细胞共同进退并与之为“友”,说要把恶缘化为善缘。化疗九个月,癌细胞消失了,她也瘦得皮包骨一般;两年多痛苦的治疗过程,也使巧嫦和先生心衰力竭。可喜的是,在这期间他们收到了狱友如雪片般的慰问信,信中充满了感恩和关怀。这些信激发了巧嫦要重新回到监狱的慈善工作中去!两年后,她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开始重新探视监狱,并为菩萨寺的义工们申请到全加州监狱入狱探访的通行证而不需要逐家监狱申请的便利,扩大了走访加州监狱的工作范围。
    正当巧嫦鼓起斗志,重新回到慈善工作中,她的大儿子因渐冻症后期,已经行走不便。她和先生都很难过,深知儿子需要更多的关照。生活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是巧嫦没有因为要照顾儿子而放弃走访监狱。她以常人没有的意志力,与自身癌症和儿子的渐冻症和平相处,不去悲悯自己的遭遇,不去责怪苍天万物,以平常心往来于自家、菩萨寺和监狱。
    “巧嫦的忘我精神把自己的苦置诸道外令我钦佩。没有她就没有我二十多年来的坚持。”谭先生说着就递给我一首太太写的诗,佛教称其为偈语:
     
        时钟闹醒眼朦胧,恍惚尤如在梦中。
        暖床软枕睡意浓,夸何身负责任重。
        师徒数人弘法共,佛像法器车子送。
        监狱远在沙漠中,披星戴月马达动。
        本是同体共生众,三毒见思难自控。
        自由失去悔无穷,心中感慨难形容。
        慈悲平等佛本怀​​,法师恒顺施无畏。
        火宅众生求皈依,三皈五戒佛前跪。
        时限已到誓不留,珍重再见牢中扣。
        铁围内外各一方,问若何日君再来。
        临别赠言莫遗忘,礼佛忏悔灭过往。
        求佛慈悲垂加护,人间地狱変净土。
        身入牢笼无牵挂,效法地藏何惧怕。
        难遭难遇惜当下,千载一时成佳话。

心香传递生死


面对监狱里成千上万的“狱友”,巧嫦领悟到自己的生命意义;面对癌症,她感悟到生命的无常,然而她没有被人性丑陋的一面和对死亡的恐怖想象所吓倒;她坚信与人为善可以化解世间的恩怨情仇,慈悲为怀能够普度众生。

尽管六年来她要与自身的癌症同床共寝,仿佛身上安放了一颗定时炸弹,不知何时就会病情恶化;也明白儿子的渐冻症有一天会发展到生活无法自理的状态。但是,她仍然以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工作,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和家庭。一次,巧嫦听说一位从香港来的单身汉因骑自行车发生车祸而死亡,便带领菩萨寺的同仁们,为这位在美国举目无亲的亡者,以佛教仪式完成了葬礼。

由于巧嫦能够流利地说多种语言,并且无数次为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所以她除了周末与先生到加州各大监狱做教育义工外,她还帮助当地华人以佛教告别式的形式举办追思仪式。久而久之,她的声誉传到其他社会群体之中,不同族裔的丧事都会通过殡仪馆出面邀请她主持。

       “前几天我和太太为一名十岁的小朋友做了告别仪式。仪式中家人非常难过,因为小朋友去世时已经与癌症挣扎了八年。仪式完成后,他的家人心情平静了许多,非要给我们钱表示谢意。我和太太用这笔钱买了许多食品,开车到市中心分发给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将一切功德回向法界众生。”谭先生发来几张照片,我看到巧嫦戴着围裙,将热气腾腾的披萨和黄橙橙的香蕉递给了靠救济为生的男女老少。

(右一:谭巧嫦在圣地亚哥市中心分发免费食品)

(右一:谭巧嫦在圣地亚哥市中心分发免费食品)

“这个周末我们要去洛杉矶的西来大学见Dr. Lancaster博士,然后去北加州访视一家监狱,是一位去年出家受戒狱友的监狱。”谭先生听说我要采访巧嫦,便把他们的时间表展现给我。

我没有坚持一定要与巧嫦面谈,因为我已经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看到一位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也要用自身的大爱去温暖他人的巧嫦——她,让活着的人有一个承载眼泪的地方;让死去的人有一个灵魂安定的去处。


人生无常却有情   

“常言道,成功男人背后的妻子功不可没。虽然我在世俗眼光中不算大富大贵之辈,然而成功的定义因人而异。我追寻的成功是造福人类、服务人群,令一切众生不受涂炭。这一切也是巧嫦的追求。她的忘我精神令我钦佩。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我二十多年来到监狱做义工的坚持。”

谭先生的肺腑之言让我不仅感受到什么是夫妻相濡以沫的境界,而且坚定了用一种最朴实的语言去述说一位在茫茫人海中默默无闻地帮助着他人的平凡女子。

她,谭巧嫦,多年来随丈夫和菩萨寺的义工们每年巡回走访加州三十五家监狱。这意味着春夏秋冬她都要开车穿行在加州幅员辽阔的沙漠峡谷之间。且不说开车几个小时的辛苦,即使是走进用铁丝网隔出的层层围栏,听到身后的铁门一道道地关上,有多少女人可以承受这种与犯人独处的精神压力?又有多少人能够在自己身患绝症的挣扎中去安抚别人的心灵?如果不是我亲眼目睹了巧嫦在慈善义卖晚宴上与参加活动的“更生人”相互拥抱,又亲耳听到三位“更新人”上台讲述他们洗心革面的经历,我不会像现在这样感动。那天,三位不同族裔的中年男人上台讲述了他们入狱前的胡作非为和入狱后的不良行为,坦言直到遇见了菩萨寺的义工们到狱中帮助他们,为他们送来英语版的佛教书籍,让他们在静修的过程中懂得了什么是忍让,才静心反思自己的过往,不再将一切错误都推给社会,决心痛改前非。有一位是有着一半华裔血统的菲律宾裔美国人,他声泪俱下地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从无期徒刑减刑到二十二年,又减刑到十六年出狱的心路历程——他因帮派打架斗殴入狱,在监狱里也以打架闻名。自从他参加了菩萨寺定期回访的禅修课程,他在即将动怒时都会告诫自己:“When conflict and adversity arise, always preserve a spacious heart.”那是谭师姐送来的有英语和日语翻译的释证严法师写的《静思语》一书中的一句话:逆境、是非来临,心中要持一“宽”字。他渐渐地变得平心静气,不再怨天尤人,而是在监狱里修大学的课程。现在他不但提前出狱,而且得到了一家大学的入学通知书……

那天,坐在嘉宾席里的我,面对站在讲台上那三张布满沧桑的面孔却如暖阳一般地投洒在我心头的时候,我在想:是什么样的人格力量,才能促使三名人到中年的男人,在几百位陌生人的面前讲述自己不堪的过往?

今天,我得到了答案:是爱!是爱的温暖融化了“更生人”曾经冰冻的心;而送进他们心里的那几缕阳光,就有他们的师姐——Shirley Tam谭巧嫦!


        (首发于美国中文作家协会2020年出版的文集《心语》一书,并转载于《华人》月刊杂志第12期)

 
WechatIMG721.png
WechatIMG718.png
WechatIMG719.png
WechatIMG72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