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快意人生汇长流》

作者:李岘

    “萍踪浪迹自悠游,铁马金戈几度秋。快意人生书尽我,苍波日夜汇长流。” 如此豪迈的一生,就在我们相叙旧事的几个小时之后,嘎然而止,止于2019年1月27日凌晨。

    怎么可能?怎么会!

    一颗鲜活的生命,六、七个小时之前我们还在作协年会上一起谈笑风生,一起祝贺新年,一起切新春蛋糕,一起玩白象游戏……怎么转眼之间已是天人永隔?

    那张挂在殡仪馆上空的遗像,绽放的笑脸和手握的荣誉证书,正是我代表作协在年会上交到他的手中……怎么就成了遗照?

    不信、不忍、不甘啊!但是斯人已逝,只有记忆可以鲜活。

    我一直叫廖中强为廖先生,二十五年如一日。

    二十五年前的一天,在廖先生侄女家的聚会上,时任《华美时报》社长的廖先生,听说我来美国前在省级电视台做文学编辑和编剧,就邀请我为《华美时报》撰写文章。对于一个刚刚从职业作家转换为家庭主妇和学生身份的人来说,能够在异国他乡重操旧业,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我告诉他自己是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提纲已经完成,但是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攻读学位,等生活稳定了再为报社撰稿。“我们可以为您的小说开设一个专栏,每周只有三千字,您可以边学习边写作,两不耽误!”。一句话正中命门!

    聚会后的第一个周末,《华美时报》就推出了我的第一个“三千字”,并配上廖先生亲自写的“编者按”:本报从今天起开始,将向所有旅居南加州的炎黄子孙介绍一篇长篇巨作《跨过半敞开的国门》。在这篇小说里,作者将以女性敏锐的眼光和细腻的笔触,朴实地再现了闭关自守几十年的中国人,在打开尘封锈锁的国门后,那种骤然间失控所带来的各种文化心态——门外的“游子”盼望落叶归根,重寻故里;门内的“骄子”渴望冲出国门,翱翔於外面的世界。然而国门虽已敞开,但历史的重负却使它锈迹斑斑,难以完全开启。当许多人跨不过这扇半敞开的国门的时候,便产生了这部书里的形形色色的故事。作者木子现居圣地亚哥市,来美前曾在大陆省级电视台任电视剧编辑,十年来,她先后创作并发表过十几部电视剧集、小说、散文以及其他文学作品。曾是中国电视家协会、中国剧作家协会(分会)会员。本报将每星期连载这部小说,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喜欢——不管你是否熟悉中国大陆!

1994年5月27日《华美时报》

1994年5月27日《华美时报》

    其实,我递交故事梗概和连夜赶写出来的“序”,是想听听廖先生的意见,没想到他收到后就大张旗鼓地刊登出来。木已成舟,没有退路。如果我不写,就是我失信于廖先生;如果连载没有了下文,那就是《华美时报》失信于广大读者。为了信守承诺,不论自己碰到什么困难,两年半的时间里没有错过一周的“三千字”。这期间我也埋怨过廖先生是“赶鸭子上架”,但是二十六万字的长篇小说正式出版发行后,我对廖先生心怀感激,将他视为我在异域继续笔耕的引路人。

    时光荏苒,二十年过去后,当我出任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的时候,他并没有因为早期发表我的作品而居功自傲,而是非常谦逊地以一位普通会员的身份加入了作协,并且积极参与作协文集《心旅》编委会的工作。

    一晃儿又是三年。按照作协的规定,每位会员三年一届,到期可以退会、可以继续下一个三年,也可以申请为永久会员。廖先生明确表示加入终身会员。

UNADJUSTEDNONRAW_thumb_8643.jpeg

    2019年1月26日,作协举办了每年一次的年会暨新春联谊会。会上,我代表作协将永久会员证书亲自交到他的手上,并且向在场近60人的与会者介绍廖先生不仅是《新报》的主编,还曾经是有二十年历史的《华美时报》的社长和主编。然而,我万万没有想到,那竟是我们最后一次握手,再见时,我已是他追悼会上的司仪。

    没有人相信白天还在联谊会上与大家谈笑风生的廖先生,深夜已经撒手人寰。心肌梗死!消息传来,我无法面对这个事实,亦如整个社区,大家都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

WechatIMG467.jpeg

    “廖中强”这个名字,在圣地亚哥华人社区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许是办报对各行各业都有所了解,许多初来乍到美国的新移民,特别是专业人士,都是通过廖先生的介绍,在华人社区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不仅如此,他还是美国华人联合总会副会长、美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学会理事长、全美中国大西南同乡联合会理事长,及中国侨联第七届海外顾问和第八届海外委员。

    在2019年2月2日举行的追思仪式上,有一百多个团体或个人赠送了花圈,有二百多人顶风冒雨到墓园送他最后一程。

    当我看到廖先生棺木上方悬挂的照片时,情绪险些失控:廖先生手捧永久会员证书的照片,竟然成为他向大家告别的“定格”。

     双峰塔畔赞莺啼,高卧寒窗灵有犀。

     本欲风情花入盏,怎知雪凝雨伤梨。

     惯将冷眼看人世,岂让雄才落燕泥。

     潇洒自当常煮酒,不愁无梦与天齐。

          这是作协主播九月自发地为廖先生录制的一首他生前写就的格律诗《七律——赠友人》。温婉淡雅的解读,将廖先生对友人的情谊透入纸背。

         主播浩瀚大海也连夜录制了一首配乐诗朗诵《金缕曲——美中作协新年聚会有感》

    庭院春何处?

        艳阳中,凭栏远眺,再寻诗路。

    朗朗笑声杯中寄,尽化风情几许!

    意未竟,闻歌起舞。

    笔友文章功力劲,互切磋,神怡舒天楚。

       诗与酒,莫辜负。

 

   会当盛世争权语。

   达沃斯,大潮引领,奋戈依序。

   一带新图连欧亚,五月京畿再聚。

   放眼望,时非我与。

    抖擞人间扬正气,古中华,国运今朝续。

    帆已满,待风举。

    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深刻的情怀。当廖先生的儿子将这两首诗朗诵通过视频播放出来的时候,我想廖先生可以含笑九泉了——他在掌声和笑声中,告别了74年的人生旅程。在众多侨领的追思言语中,他无愧于自己的民族;在一双儿女的真诚告白中,他无愧于一个好父亲;在妻子的泪眼朦胧中,他无愧于一个好丈夫;在手足的回忆中,他无愧于一个好哥哥和好叔叔。

    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作为一名普通人,在和平年代寿终正寝,却换来整个社区的心痛,这算不算人生之重?

    “让我们笑着为廖中强先生送行。祝他一路走好!“我忍住泪水宣布了追思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向遗体告别。

我想,以廖先生的“快意人生书尽我,苍波日夜汇长流”的胸怀,他一定很高兴生前的亲朋老友,能在风雨之夜,为他笑傲苍穹!

WechatIMG564.jpeg

(2019年2月於圣地亚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