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洋罪不如插队

        高考的惯例是夏天,老邓主持1977年8月3日的科技、教育座谈会,当场拍板恢复高考、一锤定音之时正值夏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拨乱反正、百废待兴之举刻不容缓,不能再拖到第二年。当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根据邓小平指示制定的《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并决定当年冬季12月11日至13日在全国举行10年后的第一次高考。

        1977年12月11日至13日,神州大地关闭了10年的考场再次敞开大门,570万名考生从山村、渔乡、牧场、工厂、矿山、营房、课堂奔向考场参加了这一 “史无前例” 的冬季高考。我是怎么度过77年高考的那几天,在记忆中已是模糊不清。唯一记起的却是刻骨铭心的第一天!

        不管是寒冬腊月的冰天雪地,也不管是风刀霜剑的寒风暴雪;“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也罢,你总得找到你要去的地方。我们那时几个赴考的知青,腰包里揣着盖了章的“报考证”,各自骑着自己的自行车,一早出发,向着高考通知书上写的“大兴县黄村中学”考场挺进。我们中只听说过、却没人去过黄村。至于黄村中学在哪儿就更不用说了。就这样我们一行一路打听道路、风尘仆仆地赶到黄村。几经周折才找到黄村中学。进了考场,考试早已开始,我们至少晚点半个小时。

        12月11日正值寒冬,我却大汗淋漓,坐在考场里两眼发黑,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当时考的什么,先考的哪一门:语文、历史、地理、政治?完全没有印象。只记得我们终于费劲巴力地找到了考场。好像那就是我们的目的!

        因我报考的是外语(法语)专业,我被通知去位于北京东郊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考笔试。笔试通过后,又被通知去位于北京西郊的北京外国语学院考口试。口试的前一天晚上,经父亲熟人介绍,我前去北外英语系当时主持中央广播电视英语教学节目的陈琳老师家,陈琳老师的妻子在外语学校教法语。我去一是认认北外门,二是请教她如何应付法语口试。因为第二天参加法语口试的学生中有陈琳老师妻子的学生,现在也聚集在她家中,我只好在一边听了听他们之间的谈话后,就此告辞。

        第二天在北外是怎么参加法语口试?四十年过后,细节早已忘记。唯一记得口试的考官讲的不像我学的法语。因为听不懂问的是什么,所答非所问、无地自容的洋相是难以形容的。只记得当时在考官们面前,我强装镇定(“既来之则安之”)。不管他们问的是什么,我将那篇描述我“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的经历,事先早已背得滚瓜乱熟的法文底稿(俗话说:“有备无患”)滔滔不绝、大义凛然地演讲出来。口试出来,仰天长叹:这种洋罪不如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