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如水 淡泊如風 — 讀董鼎山《留美五十年》

 

曉妮談書

記得我讀中學時,就在《新民晚報》上常常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 —董鼎山。這是一個似乎很有分量、很“中國”的名字;可是看看他寫的輕鬆、簡潔的文字,無論描述留美生活,還是叙述家事私事,卻像是鄰家那個很有學問的老伯伯。這個老伯伯寫得那麽生動有趣,一看就懂,讓我十分期待下一次再看到他的文字。近日,又驚喜地發現了董鼎山的《留美五十年》。他還是寫得那麽平和、淡泊,宛如林閒散步,也似泉邊小憩,一點也沒有“啃天書”的沉重感。《留美五十年》以平淡、詳盡、細膩的文筆,描繪出了董鼎山在美國五十年的生活工作,絕不浮光掠影,隨意編造,而是有生活的見記和真切的感受,讓多年生活在美國的我,時時覺得心有靈犀,讀來十分喜歡。

他在書中有五個主題:“留美生活”、“紐約人語”、“私事 家事”、“書事 書情”、“上海,我的故土”。每個主題都是由好幾篇短文組成,而每篇短文雖在兩三千字,卻足見董鼎山先生的“才、學、識”的真性情,一點也不浮華。在“留美生活”中的“編刊物 娶媳婦”,以極其真實生動的筆觸,回憶與太太相識相戀,走入異國婚姻的過程,他是這樣形容自己的太太:“我特別對她傾倒的是她對生活的成熟態度。在短短的時間内,我就發現她一點也沒有虛僞做作。她好像是一部翻開的書本,爽直坦率。最使我覺得舒快的是,我們雖是初識,談話相處很自由自在,毫無拘束。我以後約她出遊,每次都有同感。”這裡描寫心儀的對象,沒有華麗詞藻的堆砌,只有平實感人的記述。讓我們感受到他們夫妻能夠相親相愛、白頭偕老的幸福真諦,都源于這“自由自在,毫無拘束”的感情基礎。

在“紐約人語”中,我驚喜地發現,在“書展·書店·書城”的短文裏,董鼎山先生對於開書店的構想,竟然與我有點“英雄所見略同”,他指出:“我們愛書的人,可以在這樣氣氛中花耗一整天,不花分文,而有不會有不受歡迎的感覺,書店能夠如此興旺盈利,就是因爲這種慷慨開懷的態度。它採用的基本理學——任何自幼至老的愛書者被如此吸引上鈎,養成上書店的習慣,此後一有購書需要,所想的第一個書店就是Barnes & Noble。”並積極建議國内大型書店也能效仿。

而在“私事 家事”中的“屋頂小樓”,我們又看到作者傷感地寫道:“三十二年前飄洋過海時,也是孑然一身,別無長物,即使有什麽可資懷戀的東西,這三十年中生活的變化,以早已丟失殆盡了。可是我還是心煩意亂地在儲藏室裏翻箱倒篋,看看有沒有什麽東西幫我回憶逝去的青春。”我相信每一個在海外的遊子都會有這種鄉愁,我們可能都有去尋覓過去了的點點滴滴的衝動。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找到幫助我們回憶的東西越來越少,我們的鄉愁卻愈來愈濃!

“書事 書情”中,我由衷地敬佩董鼎山先生將淵博的知識,廣闊的視野,如此揮灑在字裏行間,既不賣弄,也不做作,有的是心平氣和,娓娓道來,讓人學習到歐美文化的精髓,但又不被這堅澀的學問弄暈了,這是一個文化大家才有的境界,而他又希望所有的讀者能領會其中的真諦,那麽誠懇,又那麽平和,這是我最欣賞的學者風範,很多人都稱讚董鼎山先生人品文品均屬一流,難怪在國内外上層讀書界,頗負盛名。

董鼎山先生早年畢業于上海聖約翰大學,國學功底深厚,赴美后又深受西方文化熏陶,這也使他成爲中西合璧的人才,他1947年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碩士及密蘇裏大學獲博士,畢業后在紐約大學任英國文學教授,並兼任圖書舘主任,他曾為《紐約時報》寫書評及為專論版撰稿,1978年起向中國讀者介紹當代歐美文學作品和社會現狀,係海外中國文學復興協會副會長。2000年12月,他榮獲紐約國際文化藝術中心“終生成就獎”。可謂一生榮耀享盡繁華,然而他的創作心境始終:平和如水,淡泊如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