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穿”

 我還是小姑娘的時候,完全不懂得給小洋娃娃穿件漂亮衣服什麽的,而我也是媽媽給穿什麽,就穿什麽,完全不挑剔。好像是在二十嵗的時候才忽然發現了“服裝”是個多彩多姿的世界。學生時代,雖然沒有什麽錢,還是會挖空心思,把牛仔褲和 t-shirt 穿出自己的味道來。

談“吃”

談起“吃”,往俗裏說,“吃喝拉撒”那“吃”可是排在最前面;往雅裏說,無論國宴、家宴,哪一餐不是講究“色香味俱全”,都把“吃”作爲藝術;往大裏說,“民以食為天”那個“食”不就是“吃”嘛;往小裏說,就是“小吃”,是指正餐以外的小菜、小點心,而這种“小吃”又何嘗不是令人垂涎三尺呢?

親愛的寶貝

五月十二日以來,每天我們都會在電視裏看到慘不忍睹的畫面。四川大地震讓我見識到人間慘劇。今天,又有個催人淚下的故事:當救援人員掀起一塊被震塌的巨大水泥板時,我們看到一位婦人弓着身子,緊緊抱着她三個月大的女兒,雖然母親已經沒有生命跡象,她的寶寶卻睡得正香甜。

心 態

眼下,經濟不景氣,那是全世界的事。整日各種媒體都向人們傳遞這樣一個資訊:窮人似乎越來越多。近日,在書架上發現了一本名為《你為什麼窮——改變你的現狀必讀》的書如獲至寶,平日對於這種教人如何走捷徑的“俗書”都會嗤之以鼻,可是此一時非彼一時,翻開來仔細瞧瞧,竟有些愛不釋手,它首先打動我的論點是:“為什麼有人能賺更多的錢,能取得更多成功,而有些人似乎一輩子都在忙忙碌碌中勉強維持生計。其實,人與人之間並沒有多大差別。

平和如水 淡泊如風 — 讀董鼎山《留美五十年》

記得我讀中學時,就在《新民晚報》上常常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 —董鼎山。這是一個似乎很有分量、很“中國”的名字;可是看看他寫的輕鬆、簡潔的文字,無論描述留美生活,還是叙述家事私事,卻像是鄰家那個很有學問的老伯伯。這個老伯伯寫得那麽生動有趣,一看就懂,讓我十分期待下一次再看到他的文字。近日,又驚喜地發現了董鼎山的《留美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