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世秋
餐厅的一角,他和她静静地坐着。不显眼,不引人注意。
“这炸猪排看起来很好吃,来一块吧。”
他夹起一块切成细条的炸猪排,轻轻放进她的盘子里。
“还记得吗?这是你以前最爱吃的。”
“哦,是吗?”她淡淡地答道,“不记得了,好久没吃炸猪排了。”
她轻轻咬下一小口,细嚼着那干如树皮的肉块,暗想着如何悄悄吐掉,又不让他看见。
“味道还行吧?”
她没抬头,装作若无其事:“这个没啥味道,和以前不一样了。”
“真的?”
他尝了一块。“嗯,真的没以前好吃。少了辣酱油。”
趁着他说话的空隙,她迅速将那块肉吐进纸巾里,喝了口水,换了个话题:“你现在怎么样?都还好吗?”
她语气平稳,脸上没有表情。她说不清自己为何要问这些,也不确定该怎么继续。他曾是她的至爱,是她生命中最深的牵挂。此刻,她努力保持淡然,不让他察觉内心的波动。也许,这些不过是重逢时的礼貌寒暄。时间和距离早已让他们生疏。
“我很好。去年刚刚从工作了几十年的岗位退下来。”
“嗯。”她点点头。
“什么都放下了。退休金够花,只想四处走走,算是为自己疯一次吧。”
“那很好。记得你以前喜欢拍照。现在还拍吗?”
她瞥了一眼他那张黝黑、曾经帅气如今略显宽厚的脸。
“当然!还有无人机呢,飞起来很有意思。”
“我只用手机,相机太沉,懒得带。”
她像是在谈一件与谁都能聊的话题。随手夹起一只小笼送入口中:“现在的小笼不如从前。我倒想吃生煎。你还记得瑞金二路拐角那家吗?”
“当然。改天一起去。”
“再说吧。我后天就要走了,也不确定再回来的时候。”
她挤出一个笑容,声音轻柔。
“看到你我很高兴。真心希望你好。我还在医院上班,很多社会事务,挺忙的……说实话,挺羡慕你不用再上班。”
“羡慕我?”他看着她,眼神里闪过一丝旧时的温柔。“我有什么好羡慕的?”
“你是晓得的,我有啥说啥。哪像你,话都藏在肚子里。”
“你就不能?”他回了一句。
他和她继续聊着,有一搭没一搭。没有重点,没有方向。时间像风,吹过一张无人收拾的旧桌。
她曾无数次设想过重逢的情景,也想过那些未曾说出口的话。毕竟,他们已二十多年没见,她对他,几乎一无所知。
他和她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中间隔着一个太平洋。如今,连记忆……也沉入海底了。
“还记得我们实习时去松江看血吸虫病人吗?”他忽然问。
“记得。”
“我那第一台海鸥相机,还是你给的票才买到的。”
“是吗?”她轻轻摇头,“不记得了。”
她低着头,看着几乎没有动过的炸猪排:“这……不如以前了。”
她努力追寻着那旧日的味道。“这还不如旧金山中国城里的。”
“不早了,我要回去了。明天还得去电影厂看样片。”她抬手看了眼手表。
他起身叫来服务员,付了账。“我送你回吧。”
“那就先谢谢了。”
他和她并肩走出餐厅,街灯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她忽然想起很多年前,他们挽手走在梧桐树下,说着未来。
她拉开车门,忽然转身,伸出双臂,轻轻拥抱了他一下。
短短一秒,却压得她心口发闷。
车子启动。
他说:“你下次来,我可能不在上海,我要云游四方。”
“望你一路平安。“她眼里闪过一丝不舍:” 有空……报个平安吧。”
“我会发朋友圈,你留意就是。”
她没作声,她知道自己不会去看。
她盯着眼前的 GPS,默想着还有多久能回到酒店。
“我到了。谢谢你的小笼包,还有……炸猪排。”
她下车,转身,没有说再见。
清晨,晨曦洒入客房。她半眯着眼,望着东方明珠背后冉冉升起的朝阳,旧梦悄然散尽。
“叮”,手机跳出一条信息。
从前已经不再。
过好今天,期待明天。
看到现在的你,那么优秀。
但只须你知道:
我,一直在。
盯着屏幕,她心头一阵酸涩。
抬手,指尖轻轻一划:删除。
—— 不在了。
太阳越升越高,手机响起,是司机打来的:“您的车已在楼下等候。”
她整好衣装,深吸一口气,走向电梯。
她没有回头。
作者简介:
世秋|医生|作家|管理者
内科医生、医疗高管、旅美华人作家。现任美国大型医院的高级管理人员,统筹运营,在提升效率的同时,致力于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自幼热爱写作、绘画与古典音乐,始终相信:艺术与医学皆能疗愈人心。她的文字融合临床理性与人文叙事,笔触细腻深刻,既有专业的冷静,也有情感的温度。
“文字是我的呼吸,旋律是我灵魂的栖所。”
在制度与现实的缝隙之间,她愿以微光点亮人性。在医疗系统的高压与复杂中,她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用同理心与尊重建构信任的桥梁。
现为《星岛日报·美利坚见闻》专栏作家,《交医论坛》主编、交大美洲校友总会公众号编辑,以及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校刊特约编辑。
现为《星岛日报·美利坚见闻》专栏作家、《交医论坛》主编、交大美洲校友总会公众号编辑,以及上海南模中学校刊特约编辑。
同时担任美国华裔精神健康联盟秘书长,长期致力于心理健康、文化理解与多元共融的推广。作为少数进入美国主流医疗管理高层的华人女性,她始终倡导同理心、尊严与多元包容的价值。
她以坚定与温柔并行的领导风格,不仅致力于管理系统,更希望人性化的管理,用专业与热情服务那些需要被看见的人
在此,她分享关于医学、艺术、心理学与生活的思考。
愿我们在复杂的世界里,始终保持柔软、清醒与坚定。
Cindy|MD・ Writer ・ Healthcare Executive
As a MD, healthcare executive, and Chinese American writer, Cindy live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medicine, the humanities, and community service. She currently serves as a senior leader at a medical institution, overseeing enterprise operations with a mission to enhance efficiency while ensuring the continuous delivery of high-quality care.
A lifelong lover of writing, painting, and classical music, she believes deeply that both art and medicine have the healing power. Her writing blends clinical insight with humanistic storytelling, offering reflections that are both delicate and profound.
“Writing is my breath; melody is the dwelling place of my soul.”
Between rigid systems and complex realities, she chooses to shine a light on our shared humanity, offering quiet strength in turbulent times. In her leadership, she balances compassion and resolve—leading not only with systems thinking, but with empathy for those who need to be seen.
Currently, she is a columnist for Sing Tao Daily (“Impressions of America”), editor-in-chief of SJTUSM Forum, content editor for the SJTU North America Alumni Association’s platform, and a contributing editor for the Shanghai Nanyang Model High School magazine.
Cindy also serves as Secretary-General of MHACC, where she is a passionate advocate for mental wellness,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inclusion. As one of the few Chinese American women in senior U.S. healthcare leadership, she champions dignity, diversity, and empathy as core values in care and management.
Here, she shares reflections on medicine, art, psychology, and life.
May we stay soft, lucid, and steadfast—even in a complicated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