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作协2021年第一次诗歌论坛:诗经——中国诗歌的滥觞

纪要

美中作协诗歌组第一次讲座“诗经——中国诗歌的滥觞”由作协会员蒋见元先生主讲,作协副主席、诗歌组艺术委员文昊主持,于2021年1月23日(周六)太平洋标准时间晚7点准时举行。参加诗歌研讨会的会员有李岘、樊瑛、苏飒、胡沅、崔萍、谭瑞钦、康鸿熹、萧昆、刘秀平、仝莉、崔建奇、萧鹏飞、崔淼淼。

        蒋见元,杭州人,出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文学硕士。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从事先秦文学与经学研究。1986年评为副教授。1992年赴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客座研究员。1995年至美国,改任中医学院教学与管理,现任洛杉矶仁爱医科大学副校长。主要著作有《诗经注析》《十三经今注今译 - 诗经》《诗经选译》《道教文学三十谈》《论语集释校点》,译著有《西方道教研究史》《展望未来》(均与人合作)等;主要辞典编辑《中国文学大辞典》(先秦两汉文学单元副主编)等;倍可亲网站(网名:徐福男儿)发表博文二百余篇。

        蒋先生深入浅出地为大家介绍了《诗经》的名称、题目、分类、年代、作者、“四家诗”、“风雅颂”、“赋比兴”,还有《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诗经》和《离骚》;《诗经》和汉乐府;《诗经》和三曹诗;《诗经》和唐代诗歌)。蒋先生讲解“赋比兴”尤其深刻和独到,非常精彩。蒋先生对《诗经》的研究倾注在他的著作《诗经注析》(1991年版,中华书局)中,大家不妨找来读读。古典文学研究一般认准出版社中华书局以及上海古籍出版社,蒋先生的著作便是中华书局出版,其学术分量可见一斑。以下引用蒋先生的一段话:

        “大家如果有进一步的兴趣,不妨找一本《诗经》来翻翻。我毛遂自荐,我的导师之一程俊英教授和我一起合作编撰的《诗经注析》,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1991年第一版。这是一本《诗经》的完整注本不是选本,三百零五篇,每一篇都有题解和艺术分析。在这一本之前,还没有这样体例的《诗经》注本。我们没有将《诗经》做现代文的翻译,因为已经有不少翻译了(程先生本人就先出版过一本《诗经译注》),另一方面,我们非常赞成中国美学开拓者朱光潜教授的观点,朱先生在他的《诗论》中说:

        诗不但不能译为外国文,而且不能译为本国文中的另一体裁或另一时代的语言,因为语言的音和义是随时变迁的,现代文的字义联想不能代替古文的字义的联想。比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四句诗看来是极容易译为白话文的。如果把它译为“从前我去时,杨柳还在春风中摇曳;现在我回来,已是雨雪天气了。”总算可以勉强合于“做诗如说话”的标准,却不能算是诗。一般人或许说译文和原文的实质略同,所不同者只在形式。其实它们的实质也并不同。译文把原文缠绵悱恻,感慨不尽的神情失去了,因为它把原文低徊往复的音节失去了。专就义说,“依依”两字就无法可译,译文中“在春风中摇曳”只是不经济不正确的拉长,“摇曳”只是呆板的物理,而“依依”却带着浓厚的人情。

        朱先生把译诗之不可能归结为不同语言之间音和义的差距,真是精确不磨!他所举的恰是《诗经》的例,因此我不厌其长地引证出来,为自己的不做译诗找一个根据。当然,目前众多的译本也不可厚非,不失为读《诗》入门的途径之一。”

        这期讲座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我们部分会员住在美国东海岸,结束时已是午夜时分,但大家依然因为讨论文学而兴趣盎然。副主席文昊谈到了对古典文化的传承,会员萧昆、崔建奇、萧鹏飞等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会员康鸿熹先生更是分享了他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向往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宝贵经历。

        我们再次感谢蒋见元先生与我们分享《诗经》种种,期待卧虎藏龙的美中作协继续推出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讲座。

照片左起:蒋见元、文昊、李岘、康鸿熹、胡沅、萧昆、樊瑛、崔萍、崔淼淼、谭瑞钦、崔建奇、萧鹏飞

照片左起:蒋见元、文昊、李岘、康鸿熹、胡沅、萧昆、樊瑛、崔萍、崔淼淼、谭瑞钦、崔建奇、萧鹏飞

照片左上三苏飒,左中一刘秀平、左下仝莉

照片左上三苏飒,左中一刘秀平、左下仝莉

   请点击下面的链接观看实况录像: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ji_Lj6Gtu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VB1JoNsXO8

        优酷: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A4MjY1ODMyOA==.html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A4MjY2NzAzMg==.html

美中作协副主席/诗歌艺术委员文昊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