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年三十

作者 李凡予

        说起年三十的尴尬,我的比较特。既不是在老丈母娘家出丑,也不是大年夜深醉不醒。而是一个小小的短信故事。

        手机出现后,微信尚没崛起之前,短信是一统拜年的天下。尴尬事儿就在这里。

        大家都知道,拜年是中国人表示礼节和沟通感情的一种方式。最早的拜年方式是近处登门拜访,远处是拜年书信或者是明信片。电话普及了之后,年三十往往是在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中度过。BB机出现后,拜年第一次出现在了液晶屏上。之后是短信、彩信,再后就是微信了。

       有了短信后,拜年短信逐渐成了春节传达情感,表达礼节的主要方式。不知何时,短信拜年也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规矩:晚辈儿、学生辈儿大都在腊二十八拜年,下级向上级拜年大都是在腊月二十九,平辈、平级大都在大年三十年夜饭前拜年。尤其是逐渐出现了各种拜年的段子,大家竞相转发。

      记得那是2004或者2005年,智能手机尚未流行。本人用的是Nokia3250,一款不错的手机。好像是8MB内存,能存许多许多电话号码。我存了大约有一千四五百个电话号码,尤其珠海台和哈台的大量业务关系以及教过的许多学生的电话号码都存储在了手机上。

      那一年,真的是从腊月二十八就开始不断地接到拜年短信。可是我工作太忙,一直就是只看不回。结果到了年三十晚上当我想回复拜年的时候,我才发现,差不多收到了800多个拜年短信。而其中有许多不署名的。

        回复800多个短信不可以都是一样的。短信内容要符合对方身份才行。学生、晚辈,下级、合作伙伴,上级、长者,同事、平辈等等,都需要编写不同的拜年嗑儿800多个短信要回,这在现在的智能手机时代,可以分组优化,或者与电脑联机,用键盘和鼠标操作电话号码簿重新归类,尚且需要许多时间。那个时代,800多个电话号码要想统计分类只能先用手把这些电话号码抄下来,然后再输入回手机,形成,然后通过不同的组,发送不同内容。

        工程从傍晚开始,一张张卡片记下密密麻麻的人名和电话号码,然后重新编一个短信,把这同类的上百人加载在发件栏联系人。仅是不停地添加人名和号码,检索一遍就要半个多小时。

      年夜饭匆匆过去,春节晚会匆匆过去。不说食不甘味,只说没记得年夜饭吃的是什么菜,没记得春节晚会有什么节目。一批一批地将回拜的短信发了出去。零点前,终于将最后一个短信发了出去。

      一口长吁未尽,又想起一个很重要的领导,我没给他拜年。赶紧拿起手机准备撰写一个拜年段子发给他。写点什么呢?弄了一晚上短信,脑袋于浆糊一样,根本写不出来。好吧,天下拜年段子一大抄。我翻了翻别人给我的短信内容,学学别人的拜年嗑儿

      真好,找到一个。离零点钟声还剩最后一分钟,我将短信复制、粘贴,一键发送。终于把活干完了。

      等等,不对,刚才的短信的署名没改,我发出去的短信署名还是周xx。嗖地,一股冷汗直冒:这可怎么办?发出去就收不回来。这不仅是丢死人了,而且还是极不尊重对方。

      灵机一动,我又重发了一个段子,告诉对方,我在玩一个优秀短信评比活动,请他阅示。这条短信发出后,自己越想越不对,我这种行为无异于骗人。因此,我决定通过电话承认失误。可是这电话始终没打通。

      一天两天电话越是打不通,越觉得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直到正月十五,我才看到他。可当我问他是否接到我的拜年短信并想向他解释署名出错的问题时,他告诉我出国刚回来,手机没有接到任何短信,因为手机短信只保留了十五天,他回来时刚好过了十五天。

      上帝呀,为了这一条失误的短信,我整整焦躁了十五天,患得患失。他他他,他没事了

      为了一条错发的短信,这一年的春节我都没好好过。这就是我尴尬的年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