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疫旅人生有感》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二十期命题征文——随笔“疫旅人生有感”

                                                     

作者:萧 昆

 

12/9/2022

        过往似乎淡忘了,却继续塑造着一个个今天。

        曾经发生的事,正在发生的事,… …

 

2020年

        1月23日武汉封城了,San Diego 的人们都紧张起来,国内回来的人是否…… 赞助人老石来电话商量,无奈,原定2020春节前举行的个人书法展的开幕式只好取消。

        “几万人、几千人……放在全国十四亿人口里… …多大点事儿”,一则微博帖文说:“我们从不讳言牺牲,因为牺牲赋予民族的胜利以光荣” 。新华通讯社4月发文说:“武汉必胜,湖北必胜,因为中国必胜。”

        纪念吹哨子的人,武汉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

 

        时在庚子立春,书苏东坡词“定风波”,恰逢其时。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题跋“时在庚子立春,书写东坡词,愿众生同心同德共度难关。”

        停了半年的书法课,在Zoom 虚拟教室开张了。

        全球亿万人,躲在网上工作着,生活着。病毒们诧异,人们都到哪儿去了? 病毒们见证了,人,是自为/自作的存在,正开启着虚拟世界的时代。无形的城堡,要怎样才能攻破?

        据报道,禁足期间,大自然如释重负,江河湖海处处生机盎然。大自然还能容忍人类多久?         

        佛陀合十,善哉,善哉,……

        明天,9月20日,微信命运未知,从昨天开始大家纷纷开始转移,是Telegram, Line or 短信,or WeCom, or ……虚拟空间中一片忙乱,惊动了两岸无数的亲朋好友,……

      庚子之秋,怎一个“扰”字了得,感时,仿宋代蒋捷旧句,说庚子之秋。

一剪梅·庚子之秋

一片烦愁待酒浇。

庚子之秋,微信风潮。

疫情虐与山火烧,

风勿飘飘,祈雨潇潇。

 

望洋兴叹归无计

“中”字故土,“美”字今朝。

东西相抗把人扰,

可微信否?

且看明朝。

 

      微信依然在,微信语言悄然变化起来,使拼音的,使缩写的,使图片的,比之前的网络语言,又是一番“百花齐放”的景观。

 

2021年,

        1月7日,早晨看到的第一则新闻就是美国国会山遭暴民席卷,国会议员不是藏身桌下就是仓皇逃跑。

        中国官方媒体报道:“历史并未终结,终结的只是美国神话。” 有人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

        美国持续的疫情报道,疫情期间死亡人数已逾百万人,…… 也许这是自由选择的权力和必须付出的代价。口罩,疫苗及其它。 

        “只有捍卫公共利益,才能让个人权利有保障,” 一名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写道。 “个人让位于集体⋯⋯这才是和谐的体现!” 一则呼吁市民不出城旅游的微博帖文说。

        一个手机,一个健康码,一个人,从未有过的精准防疫。乔布斯的手机梦,……

        寻寻觅觅,读到刘擎老师的书,《西方现代思想讲义》,浏览西方诸位思想家关于“现代性”批判的文字,从韦伯,尼采,萨特,哈耶克到哈贝马斯。一个回避不了的观察与思考,“看清‘理性化’的世界,‘现代化’的过程,反思”理性化“与‘现代性’的后果。

        不得不居暂时之安思长远之危,设身处地把我们这些“现代人”的立足之处看明白一点。

        简短结说,引刘擎老师这一段话,“人类中心主义和个人主义是现代思想的基本特征,这是现代性的成就,但这两个观念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造成了现代性的困境。”

        众所周知,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文明的冲突,当前的疫情问题!

 

2022年,

        上海封城两个月了,一城人们都错过了春天。朋友常常坐在窗口眺望,……好在有微信,

      “命运交响曲”中听到了你在上海的心声,……

      “祝平安,坚强,乐观!”- 4/16/2022

        在Zoom 上坚持了一年多的读书会重开线下聚会,有朋友提议读荣格的《金花的秘密》,道教练功的文字读不懂,纪念卫礼贤的文字却像一面镜子,折射西方心理学大家的自知之明和对东方文化的感悟。

        “科学是西方精神的工具,依靠科学可以比仅靠双手打开更多的门。科学属于我们的理解方式,只有当它把自己的理解方式看成唯一正确的时候才会阻挡我们的视线。如此认知如此存在。

        然而,正是东方把另一种更加广泛、深刻和高明的理解方式传授给了我们,那就是通过生命去理解。” 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荣格又说起中国文化生活,“这种文化生活是从其最深的本能中自然而然、协调一致地产生出来的” ,荣格也可以读读鲁迅的书。    

       “不破不立,把一些情感收拾起来,当戏看,还挺精彩”,朋友调侃。

       “若是一直‘盛世’下去,岂不单调乏味了。”一笑。

         新冠近三年,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剧增。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而这种心理层面的影响将持续至少20年。

        疫情三年,有人因心理问题失去人生重要机遇,也有人因心理问题失去生命。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受疫情冲击的不仅是全球经济,还有人们的心灵世界。

        联合国儿基会执行主任福尔在去年10月表示:“对于我们所有人——尤其是儿童来说,疫情是漫长的灾难。全国范围内的封锁和与新冠大流行相关的行动限制,期间儿童在远离家人、朋友、教室和游戏这些童年关键要素的日子里度过了这些打下永久烙印的时日。”

        宅居读书是为一大乐。偶然发现歌德的《植物变形记》。诗一般的语言,书写着对植物生长变化的科学探究,并有歌德的手绘插图,那栩栩如生的枝头叶上呈现着诗意与理性的光芒。

        此书1790年首次出版。观察到植物形态结构的多变性,歌德意识到必须站在林奈之上,从那个形态和种类都一成不变的植物分类学中走出来,在一个不断变形和进化的新世界中,探索发现植物“动态原型”。歌德在序言中这样说:“只希望向观感的知觉证明一个道理,即概念这颗种子完全可以轻松而愉快地长成一株茂盛的生物学之树,而且它的绿荫将惠及整个世界。”

        人,不断地在“知行”中创造着世界,创造着历史,不断地在“自为”中知-行着,进化着自己,从制作第一个石器工具开始。 我从何而来?我是谁? 或许应该问,“自为者”的“动态原型”,即“知-行”是否常在“合一”的状态,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是否能和谐相处?

        如果歌德看见232年后今日之世界,他会怎么说?老先生还是那句话:“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

        年底,终于,国内疫控松动了许多,据说与观看卡塔尔“世界杯”也有关,似乎全世界都已经群体免疫了,于是,“重磅! 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来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执行本通知要求,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严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2022年12月7日        同一日,ABC 新闻报道,最近疫情有变数,医疗资源吃紧。本周末读书会活动推迟,因为一位书友刚从埃及旅游回来有症状,虽然家人几次测试都是阴性。她在微信群里说:“不好意思,实在不想传播病菌,我们下周五见。”

        早晨一个参与自然环境保护的作曲家朋友微信寄来,“COP15蒙特利尔边会:山地未来主题曲发布”新闻报道。 大会关注生态健康,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等主题。歌曲的主题句:“我们在一起,我们是未来。” 

        什么样的未来?

        当被问道,不能靠神,也不能靠人,那么希望在哪里?哈贝马斯说,这个希望不在神,也不在人,而是“在人间”! 他强调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包括国家的关系,文明的关系。

        又逢岁末,街坊邻居有几家已经张灯结彩,有一些圣诞气氛。瑞士朋友寄来照片,大雪覆盖下的一盏孤灯,静谧,温暖。圣地亚哥日子依旧阳光明媚,看后院里含苞欲放的野梨花,霜叶零落寂寥处,春风兀自戏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