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世华文学》创刊号已全球发行


 

              

 

         由美国中文作家协会(CWAA)主办的大型国际期刊《世华文学/World Chinese Literature》,已于2025年9月26日正式由亚马逊全球发行https://a.co/d/b5ouYJ4

协会主席、总编辑李岘博士介绍说:《世华文学》目前为年刊,每期篇幅约25万字,每期聚焦一种文体。在内容编排上,既遴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原创作品,又设立相应的文体理论探讨栏目,力图构建一个融合创作与研究、文字与思想、全球视野与本土经验的纸媒平台。《世华文学》创刊号为“微短剧卷”,是因微短剧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崛起,具有高度的浓缩性、跨媒介的表现力,以及鲜明的时代感。本期收录了4部每部60集的微短剧剧本,使读者可以直接接触到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实践。除此之外,还刊登了“美中作协杯·首届全球影视微短剧集文学剧本大奖赛”中23部故事梗概与专业点评,以及4篇由世界微短剧研究会资深研究员撰写的有关微短剧的学术文章,希望通过探讨微短剧在媒介、结构与叙事上的独特价值,以理论回应实践,帮助读者了解微短剧作为文学新兴载体的特点与发展前景。

        《世华文学》期刊阵容强大,有23位顾问来自世界各地,均为研究世界华文文学的专家学者和国际期刊杂志社的总编辑。按姓氏拼音排序有:白杨、白舒荣、陈公仲、陈瑞琳、樊洛平、蒋述卓、蒋林、金进、江少川、凌鼎年、李良、梁丽芳、刘丽容、王宗法、王祖友、王海兰、杨际岚、颜向红、郑南川、庄伟杰、张凤、张娟、章一泓。

         本期编委会成员有:社长、总编辑兼主编李岘、副主编刘云、责任编辑钟梅、刘菲、网络部主任文昊、财务部主任谭瑞钦、联络部主任史德亮、美术部主任Owen Li Gee、发行部主任刘雅兰。

         世界各地的华文作家团体也发来了贺函。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张奥列会长、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孙德安总会长、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陈浩泉荣誉会长、欧华新移民作家协会梦娜会长、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华纯会长、澳洲华文作家协会武陵驿会长、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华文作家协会张劲帆荣誉会长、加拿大大华笔会冯玉会长、加拿大中国笔会孙博会长、新加坡作家协会林得楠荣誉会长和刘瑞金会长等,对《世华文学》的创刊给于了极大的肯定。美中作协顾问团成员王志明、吕红、曾晓文、郭熙、贾非、李凡予、余惠芬也发来贺函祝贺协会“十年更上一层楼”。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兼《世华文学》总编辑李岘博士在前言《在世界文学版图上开疆拓土》的发刊词中写到 “我们深知,在海外创办一本文学期刊绝非易事。语言的迁徙、文化的游移、资源的局限,使得这份事业注定充满挑战。但我们始终坚信,文学是一种穿越国界的共通语言,是一项值得投入的长期事业。这份文化理想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各界具有人文情怀与公益精神的朋友们给予的支持与鼓励”。她特别感谢了美国华美银行各级领导及副总裁杨霞女士对《世华文学》创刊号的鼎力支持;感谢了世界华文文学界的专家学者们给予的精神鼓励;感谢了义务为本刊奉献自己专业知识和时间的编委会成员。最后她说 “我们希望《世华文学》不仅是一个发表文本的平台,更是一个承载思想、联结文化的空间——既铭刻他乡之思,也回应母国之恋;既激发融入之乐,也记录文化共燃的书写印记。为此,我们诚挚地邀请全球华文作家团体和文学爱好者及研究世华文学的学者专家们,让我们心手相连,共同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开疆拓土!”

        《世华文学》创刊号“微短剧卷”首发式,将于10月18日在纽约第三届华语国际IP电影节上隆重推出。

        欢迎点击亚马逊二维码订阅:

            

 

        《世华文学》编辑部报道

      

 

 

 

      

 

 

同心偕行 · 共绘文学新章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纪要

 

2025年9月21日晚,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在 ZOOM 上如期举行。理事会成员李岘、文昊、谭瑞钦、崔萍、史德亮、苏飒、钟梅全部参会。会议由李岘主席主持。

    会议开始后,李岘主席首先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1. 协会人事调整

 (1)理事会成员变动:刘菲因个人原因辞去外联理事。根据章程规定,理事须任满一届,如提前退出将通报会员并由理事会甄选替补,不再列入本届理事名单。外联理事一职由永久会员、协会艺委会委员钟梅接任。钟梅获文艺学硕士学位,曾担任湖北广播电视总台《经视故事会》制片人兼首席编剧,该栏目两度入选《综艺》杂志评选的全国地面频道节目二十强。移民美国后,著有长篇小说《如云漂泊》和诗集《五月的思绪》等专著。多次获得文学奖项。

 (2)协会网站文字编审更替:胡忠谦因视力问题无法继续担任文字编审工作,该职务将由美中作协永久会员李莉接任。李莉毕业于厦门大学新闻系国际新闻专业,来美后获管理科学与教育学双硕士学位,现任美国公立学校中文教师,已出版小说散文集《在美国有三样东西不能借》及纪实作品《2020》等专著。

2. 《世华文学》创刊进展

(1)《世华文学》的创刊,是美中作协的又一个里程碑,是向世界华文文学迈进的一大步。历时6个月,目前已经完成了出版期刊的所以流程及印刷排版的工作,并且全部都是按照预计的时间完成。目前样书已经完成,预期10月出刊。

(2)刘菲将从下一期开始不再担任《世华文学》责任编辑一职。鉴于杂志人事和经济以及运作的事情繁杂多变,在与协会没有重大冲突的时候,《世华文学》的人事安排和资金使用将由编委会自主决策和执行。

(3)《世华文学》纸媒出版后,会马上开发电子版。此事由协会副主席、网站总监、《世华文学》网络部主任文昊负责调研和开发。

3.理事会成员汇报各自负责的工作进行了情况:

(1)财务长谭瑞钦对作协和《世华文学》的财务工作进行了说明。

(2)副主席文昊也将收费电子版的调研工作介绍了一下,提出了各个平台的优势和劣势及可行性。

 (3)副秘书长史德亮就艺委会论坛和征文情况做了说明:艺委会小说委员会4月举办了小说论坛和微型和小说征文,主讲人为钟梅,论坛名称为《方寸之间见天地——微型小说的美学密码与写作指导》,微型小说的征文以“遗憾”为主题;7月举办了诗歌论坛和诗歌征文,诗歌文体委员张慧玲为主讲人,论坛题为“诗心三度:情。境。技的穿越与对话”,征文主题《寻找》。目前共有作协成员21人提交了30篇征文;9月散文文体委员葛杭松举办了散文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如何解读散文的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由冰心散文奖得主作协资深作家袁瑞珍老师主讲,征文主题《一切终将过去》。至此,今年的论坛全部成功完成,散文征文即将开始。

 (4)秘书长崔萍汇报了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图书馆赠书一事。此次共收到作协成员14人的18部作品,,已于九月中旬寄往UCLA图书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东亚图书馆专门为美中作协设置了CWAA Collection收藏专栏,全球可以点击查阅。目前已收藏美中作协成员近百本专著。

    (5)会员理事苏飒汇报了新会员情况,本月又完成了一名新会员入会程序:王慧敏,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大学社会系硕士。于北卡罗莱那州从事电脑系统分析及软体设计多年,现已退休。她著有中英对照诗集《爱的渴望》、散文集《许多住处》、散文集《红尘天路》、译作《你的神有多大》《与德日进神父一起祈祷15天》等,还在报刊杂志发表过上百篇散文。

    (6)新任外联理事钟梅对本职工作也发表了感言。她说:作为作协新人,能够进入理事会,还是感到非常忐忑的。之所以有勇气承担这个重任,是因为李主席和每位理事给予我的信任和信心。在之前与李主席和史德亮等理事会成员的共事中,我能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团结、务实、奉献的团队,希望将来的工作中能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支持。作为一位新的理事,我将在实际工作中践行主席所说的在“干中学,学中干”的作风,为作协力所能及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着李岘主席感谢全体理事会成员同舟共济,同心协力解决棘手问题。感谢钟梅愿意为作协奉献自己更多的时间和心力加入理事会团队。感谢苏飒帮助《世华文学》收集微信付款工作。感谢史德亮对外联工作任劳任怨。

    紧接着会议进入了议题讨论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1.2025年已进入倒计时,2026年的年会工作也将全面展开,初步确定2026年1月23号(星期六)召开线上年会。

2.年底要通知并落实普通会员转永久会员的事情,由会员理事苏飒跟进相关工作。

3.2026年的《世华文学》准备出版散文卷。

4. 做《世华文学》公众号的人选和方式。《世华文学》电子版和公众号的具体事宜由协会副主席、《世华文学》网络部主任文昊负责。会上文昊介绍了电子版的付费功能和公众号的可行性。

理事会全体人员对上述五项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且一致同意后续工作的方案。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历时两个半小时,在务实、团结、合作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此次会议既是对阶段性工作的总结回顾,也是对未来工作的规划部署。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2025年线上诗歌论坛圆满举行

             

        2025年7月25日,由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办的年度线上诗歌论坛于美西时间晚上6点通过Zoom平台顺利举行。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美国各州的协会会员与诗歌爱好者热情参与,同时也有来自加拿大魁北克、温哥华的诗坛领袖,以及中国的数位诗人远程出席,共同度过了一场诗意盎然、交流活跃的夏夜盛会。

        本次论坛由史德亮博士主持,协会主席李岘博士发表了开场及总结发言,肯定了诗歌在跨文化交流与心灵滋养中的独特作用。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永久会员,2025年美中作协艺委会的诗歌委员张慧玲作为主讲人,以题为“诗心三度:情。境。技的穿越与对话”,围绕“寻找”为主题的“短暂人生中的诗意回应”展开演讲。她结合中西诗歌传统,以生动诗句和理论讲解,带领大家探讨了诗歌在表达情感、创造意境和传递哲思中的深刻功能。

        张慧玲讲座内容丰富,从古典诗句如李白“与尔同销万古愁”、苏轼“但愿人长久”、再到现代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皆以短暂生命中的诗性回响为主题。她也从诗歌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中西方诗歌在技法、气韵、意境等方面的异同,并通过对爱情诗及诗境诗与意境的精选诠释,引发听众共鸣。演讲中特别提到的“对立拉张力”、“大白话的表达美学”等技巧,获得与会者热烈讨论。

        论坛后半段进入听众提问与互动环节,气氛热烈,不少诗友纷纷表达自己的诗歌感悟,并主动分享心声。最后,张慧玲宣布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20期命题征文,将以“寻找”为诗歌主题,欢迎协会成员积极参与征文活动。在会议尾声,部分与会者在线上合影留念。

        此次论坛不仅是一场知识与灵感的交流,更凝聚了海内外华文诗人的心声。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将继续致力于搭建诗歌创作与分享的平台,激发更多文艺创作的火花。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2025年散文论坛成功举办

为促进文学学术交流,提升海内外华文作家的散文写作水平,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于美国西海岸时间2025年9月6日晚7时举办了2025年散文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如何解读散文的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由冰心散文奖得主袁瑞珍主讲,美国中文作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杭松主持,技术总监史德亮博士提供技术支持。

论坛伊始,主持人杭松致开场辞,简要介绍了主办方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的宗旨与学术定位,并向与会者隆重介绍主讲人袁瑞珍的创作成就与学术贡献。随后的讲座中,袁瑞珍围绕“散文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展开了系统论述。

袁瑞珍指出,散文虽具有形式自由、题材广泛的特点,但“生活真实”始终是散文创作的根本原则。无论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强调的“写真人真事”,还是中国古代散文家对“真”与“实”的坚持,都表明散文必须根植于真实生活。袁瑞珍结合《史记》、唐宋古文以及现代散文家的观点,强调散文的纪实性与情感真实性相辅相成。她引用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散文家红孩“小说是我说的艺术,散文是说我的艺术”一语,凸显散文的主观抒情与个体体验,并和小说进行了区分。

在介绍散文流派时,袁瑞珍谈到由四川学者周闻道、周佑伦等人倡导的“在场主义散文”,这一流派强调“精神性、介入性、当下性、发现性、自由性”,核心是介入担当,主张直面社会现实与人的内心困惑,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随后,她结合自己的长篇纪实散文《穿越生命》,阐释了“生活真实”的内涵。作品以外孙女罹患白血病的真实经历为基础,通过情感的真切抒写展现了散文的纪实性与情感真实性。她指出,生活的真实性既体现在人物与事件的确切存在,也体现在作家心灵袒露与真情流露之中。

转向“艺术真实”的论述时,袁瑞珍认为,散文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再现,而需通过艺术加工来提升表现力。她引用朱自清、冰心、贾平凹等作家的经典作品,指出适度的虚构是散文发展的必然趋势。她引出“有限制虚构”的观点,即在尊重真实性的前提下,允许在细节层面进行虚构和想象。这样的虚构不仅不会损害散文的真实性,反而能集中和强化作品的情感力量与艺术价值。

她进一步解释,“虚构”的度主要体现在细节描写上,是对生活素材的集中与概括,而非虚构整体事实,是在真实性的前提下,允许某些辅助材料的虚构。例如,《小桔灯》中的地点,《荷塘月色》中的意境,《丑石》中的细节,均包含艺术性虚构,却不妨碍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核和情感真实。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听众提出了关于散文与报告文学的区别、虚构与真实的界限、以及人工智能写作等问题。袁瑞珍指出,散文是“写我的艺术”,以个体体验为中心,虚构空间相对宽广;而报告文学是“写特定人群的艺术”,必须忠实于事实,不能虚构有悖事实的内容。

关于散文虚构的尺度,她再次强调:地点或细节的改写,并不削弱散文的真实性,关键在于是否忠实呈现作品的精神与情感内核。对于AI写作,她认为人工智能缺乏生命体验和灵魂深度,无法替代作家的个体表达,散文的真正价值仍然在于人的独特经验和看待事物的独特角度。

论坛最后,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李岘博士发表总结讲话,对主讲人、主持人及全体参与者表示感谢。李岘主席介绍了协会在往期论坛中对散文的探讨,并指出协会将持续推动散文学术交流和写作实践,促进华文文学在理论与创作上的双重发展。

本次论坛学术氛围浓厚,讨论深入,既梳理了散文真实性理论的发展脉络,又结合实例探讨了当代散文的创作趋势。论坛为理解散文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提供了新的启示,不仅提升了海外华文作家的创作散文的积极性,也为随后作协的散文征文进行了预热。论坛在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录相连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2YwzvE1L/?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1753cb68db55e117d737282738e7c523

 美中作协副秘书长史德亮报道

 

《 筑梦文字间,谋篇在当下 》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简讯

         

 

2025年6月13日(星期五)下午7-9点。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借助ZOOM平台准时召开。美中作协主席李岘、副主席文昊、财务长谭瑞钦、秘书长崔萍、副秘书长史德亮、会员理事苏飒、外联理事刘菲等全体理事会成员出席会议。

会议开始,李岘主席首先对上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着重介绍了《世华文学》创刊号的进展情况。她表示:自今年3月15日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李岘主席提出创办《世华文学》的提案后,由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办的全球性的纸媒期刊,便在9人编委会成员的努力下,已经进入审校和排版阶段。工作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世华文学》目前为年刊,每期约25万字,突出“每期聚焦一种文体”的特色,遴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作品,并根据文体设置理论探讨栏目,旨在构建一个跨体裁、跨地域、跨文化的文学作品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纸媒平台。我们高度重视文学的美学价值与人文关怀,力求在学术深度与创作活力之间寻得有机融合——为读者呈现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华文文学佳作,同时也为生活在不同地域和国家的文友与学术专家们,建立一个互动的平台。 《世华文学》的创刊不仅标志着美中作协在华文文学传播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跨越,更是一次勇敢的文化探索与创新实践。

1.编辑团队

《世华文学》编委会主要是由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成员组成:

*总编辑兼主编李岘:文学博士、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创会主席和现任主席、世界微短剧研究会会长、协会艺委会总召集人、协会网站总编辑、“美中作协杯-首届全球影视微短剧文学剧本大奖赛”组委会主席。

*副主编刘云:文学博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安徽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兼任安徽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

*责任编辑刘菲:教育学硕士。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理事、美国西北华文笔会会长、《苍山》公众号文字编辑。

*责任编辑钟梅:文艺学硕士、美国中文作家协会艺委会委员,世界微短剧研究会秘书长。《我的美式重生》获“美中作协杯-首届全球影视微短剧集文学剧本大奖赛二等奖。

*网络部主任文昊:硕士。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三届和第四届副主席,协会网站技术总监。2023年和2024年担任诗歌文体委员。

*财务部主任谭瑞钦:硕士。自2017年起,担任美国中文作家协会财务长至今。

*联络部主任史德亮:博士,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艺委会召集人、世界微短剧研究会网站总监。

*发行部主任:刘雅兰,计算机管理专业。美中作协永久会员、美国西北华文笔会会员、世界微短剧研究会网站编辑。

*美术部主任(封面设计): Owen L. Gee ,曾任Commodity Goods 联合创始人;Pasadena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客座教授;FiveRock 联合首席创意总监。现任Ferroconcrete 创意总监、合伙人和SuperDisco 联合创始人。义务帮助美中作协创办网站、设计作协文集《心旅》《心语》《心叙》封面等设计工作。

2. 顾问团成员由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组成(以姓氏拼音为序):

*白杨: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白舒荣:现任香港《文综》杂志执行总编辑、世界华文文学联会副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盟副秘书长等,是多家海外华文文学社团顾问。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编辑、中国文联出版社编审、世界华文文学杂志社社长兼执行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联络委员会委员等职。

*陈公重(公仲):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江西省当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名誉副会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

*陈瑞琳:欧美影视协会会长、海外著名文学评论家、《世界华人周刊》总编审。 

*樊洛平: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台湾研究会副会长。

*蒋述卓:文艺理论及文学评论家、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教授。曾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学报主编、文学院院长、副校长。现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顾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华文文学》杂志主编。 

*金进:浙江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兼任《华人文学与文化辑刊》主编、浙江省作家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全委会委员、浙江省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

*蒋林:南京大学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外国语文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和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和研究生教育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澳大利亚国际期刊Asia-Pacific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亚太学刊》总编。

*江少川: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武昌首义学院前中文系主任、武昌理工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副监事长。

*凌鼎年: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作家网副总编,亚洲微电影学院客座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外导师。

*李良:文学博士(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术期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主编。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威廉帕特森大学,中国复旦大学访问学者;英国剑桥大学智库访问学者,兼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华文文学联会(香港)常务理事。

*梁丽芳:阿尔伯达大学(U. of Alberta)教授。师从叶嘉莹教授,是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会长。

*刘丽蓉: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授、中华文化中心管理院长,美国《华人》月刊杂志总编辑。

*王宗法: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 历任合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监事长。

*王海蓝:博士、旅日学者,日本大学中文教授。日本华文作家协会前会长

 *杨际岚:历任福建省作协副主席、《台港文学选刊》主编、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会长等职。现为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监事长。

*颜向红(安静):曾任福建人才报副主编、福建教育学院副教授,后旅居奥地利,现为欧洲华文笔会副会长、《欧华文学选刊》总编。

*郑南川:加拿大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前会长、世界汉学会加拿大学会会长、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家。

*庄伟杰:旅居澳洲,诗人作家、评论家,复旦大学博士后,国际交流期刊《中文学刊》社长总编。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特聘教授。

* 张凤: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任职26年。是哈佛中国文化工作坊主持人、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前会长、北美华文作家协会总会前副会长。

*张娟: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理事、江苏省现代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作协委员会委员,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理事等。

 

二、创刊号编辑情况

      《世华文学》在创刊之初就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术专家和期刊总编辑的鼎力支持,这无疑是对编辑团队的激励和期刊质量的保障。目前,《世华文学》在编委会和顾问团成员地推动下,已经开始进行创刊号的编辑工作。从稿件的征集、作者的联络、信息的核对、专家的沟通、具体事项的确定,每一环节事无巨细,事务繁琐而复杂。《世华文学》创刊号为“微短剧卷”,编辑团队为在影视剧特点的基础上提高其文学性,与剧本作者们多次沟通,不断研讨、反复斟酌、数度修改,终于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这一编辑理念的确立,不仅确保期刊的学术品位,也增强了它的国际影响力和专业辨识度。目前《世华文学》共分五个栏目,分别是:发刊词、原创精选、世华揽胜、文论透视、文坛采风。编辑团队的每一项工作和流程,都严格按照时间表推进。目前编辑团队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已提前完成《世华文学》创刊号的初审和复审工作,已交由副主编排版编辑,有望7月提交给出版部门排版,争取今年九月与读者见面。

       在编辑团队工作过程中发现,整个环节中缺少了两个重要部门:发行部和美术部。发行部主任由刘雅兰担任,美术部主任由Owen L. Gee担任。

 

三、艺委会论坛

       继今年4月的小说论坛之后,美国中文作家协会艺委会将继续举办各类论坛,以多样化的主题与开放的形式,为会员们搭建思想碰撞与创作交流的高质量平台。已确定计划于今年七月和九月,分别举办诗歌论坛和散文论坛。目前诗歌论坛的具体事宜已确定,时间为时间:2025年7月25(日周五),题目:《诗心三度:情·境·技的穿越与对话》。主讲人:美国中文作家协会艺委会诗歌委员、诗人张慧玲 。

四、报税工作完成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是在美正式注册的非政治、非宗教、非营利文学团体,具备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公益组织的免税资质。为了维护好这个自资质,财务长谭瑞钦每年都做到账目透明清晰,每一笔钱的进出都有据可查,同时按照加州和联邦政府的规定按時报稅。今年已完成了作协的报税工作。

五、“美中作协杯”全球影视微短剧文学剧本大奖赛结束后,由于参赛者来自全球各地,给获奖证书的发放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在此要感谢外联刘菲理事帮助作协转交给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参赛获奖者的证书,为作协节省了部分邮资。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外联理事刘菲(右)代表协会在悉尼将澳洲获奖人员的证书交给新洲作协荣誉会长张劲帆转交(左)

   

随后,会议进入讨论部分。主要议题有:

一、呼吁作协成员参加纽约IP电影节

      第三届国际华语原创IP电影节将于今年10月在纽约举行。去年作协有14位会员参加了第二届国际华语电影节,并有14名成员获奖。因此,今年作协将再次组团,希望能有更多的作协成员踊跃参加。组织工作交由会员理事苏飒负责。

二、修改作协部分章程条款

  《世华文学》创刊后,将以年刊的形式呈现,突出“每期聚焦一种文体”的特色,遴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作品,并根据文体优先刊用美中作协成员的优秀作品,因此要将作协章程的第十一条“会员代表大会每年一次,主要内容有专题讲座、新书发表会、奖励优秀作家和多产作家等学术交流和联谊活动。每三年出版一本作协文集”,改为“会员代表大会每年一次,主要内容有专题讲座、新书发表会、奖励优秀作家和多产作家等学术交流和联谊活动。每年出版的《世华文学》年刊,将根据文体优先选用美中作协成员的优秀作品。”(作协网站已更换)

        三、征集作协成员给UCLA书籍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简称UCLA)东亚图书馆于2020年开始永久性收藏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网站 ,并于2022年11月设立CWAA Collection收藏美中作协成员的作品。今年的作品征集工作即将启动,由作协秘书长崔萍负责此项工作。

四、调研《世华文学》电子版制作的可行性

        《世华文学》创刊后,也会考虑是否制作电子版本。此项工作由副主席文昊负责调研。

以上各项议题经过理事会成员的认真讨论并一致通过。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历时近三小时圆满结束,理事会的成员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参与热情,充分体现了作协理事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会议合影左起:财务长谭瑞钦、主席李岘、外联理事刘菲、副主席文昊、秘书长崔萍、副秘书长史德亮、会员理事苏飒*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秘书长崔萍报道

 

 

简讯:《世华文学》国际期刊即将问世

由美国中文作家协会/Chinese Writ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主办的国际文学期刊《世华文学 / World Chinese Literature》,现已正式创刊。本刊为面向全球发行的大型综合性人文期刊,致力于推动华文文学在跨地域、跨文化语境中的发展与对话,全面展现当代华文文学写作的多元风貌。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是在美正式注册的非政治、非宗教、非营利文学团体,具备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公益组织的免税资质。自2015年成立以来,协会始终致力于为旅美作家搭建一个收藏、发表与推广文学作品的平台,并积极参与全球华文作家的交流与合作。协会不仅主办了《龙裔文学》公众号,通过“世华热点”和“新书品鉴”及时报道世界华文文学界的重要资讯,而且不定期举办全球性征文大奖赛与学术活动,以推动世界华文文学的蓬勃发展。创办《世华文学》的初心,正是这一理念的延续与深化。

       《世华文学》目前为年刊,每期约25万字,突出“每期聚焦一种文体”的特色,遴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作品,并根据文体设置理论探讨栏目,旨在构建一个跨体裁、跨地域、跨文化的文学作品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纸媒平台。我们高度重视文学的美学价值与人文关怀,力求在学术深度与创作活力之间寻得有机融合——为读者呈现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华文文学佳作,同时也为生活在不同地域和国家的文友与学术专家们,建立一个互动的平台。

        目前,《世华文学》在编委会和顾问团成员的推动下,已经开始进行创刊号的编辑工作,希望今年九月之前能与读者见面。

        为了便于世界各地的文学团体和文友们了解《世华文学》,我们在此宣布编委会与顾问团成员名单。


        编委会主要是由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成员组成:

*总编辑兼主编李岘:文学博士、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创会主席和现任主席、世界微短剧研究会会长、协会艺委会总召集人、协会网站总编辑、“美中作协杯-首届全球影视微短剧文学剧本大奖赛”组委会主席。

*副主编刘云:文学博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安徽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兼任安徽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

*责任编辑刘菲:教育学硕士。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理事、美国西北华文笔会会长、《苍山》公众号文字编辑。

*责任编辑钟梅:文艺学硕士、美国中文作家协会艺委会委员,原湖北广电主任编辑、资深编剧、制片人。

*网络部主任文昊:硕士。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三届和第四届副主席,协会网站技术总监。2023年和2024年担任诗歌文体委员。

*财务部主任谭瑞钦: 硕士。自2017年起,担任美国中文作家协会财务长至今。

  *联络部主任史德亮:博士,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艺委会召集人。

顾问团成员由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组成:

        *白杨: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蒋述卓:文艺理论及文学评论家、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教授。曾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学报主编、文学院院长、副校长。现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顾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华文文学》杂志主编。 

         *公仲: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江西省当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名誉副会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

         *杨际岚:历任福建省作协副主席、《台港文学选刊》主编、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会长等职。现为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监事长。

         *白舒荣:现任香港《文综》杂志执行总编辑、世界华文文学联会副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盟副秘书长等,是多家海外华文文学社团顾问。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编辑、中国文联出版社编审、世界华文文学杂志社社长兼执行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联络委员会委员等职。

        *陈瑞琳:欧美影视协会会长、海外著名文学评论家、《世界华人周刊》总编审。 

         *郑南川:加拿大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前会长、世界汉学会加拿大学会会长、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家。

         *凌鼎年: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作家网副总编,亚洲微电影学院客座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外导师。

         * 张凤: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任职26年。是哈佛中国文化工作坊主持人、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前会长、北美华文作家协会总会前副会长。

         *梁丽芳:阿尔伯达大学(U. of Alberta)教授。师从叶嘉莹教授,是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会长。

         *金进: 浙江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兼任《华人文学与文化辑刊》主编、浙江省作家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全委会委员、浙江省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

         *张娟: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理事、江苏省现代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作协委员会委员,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理事等。

         *李良:文学博士(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术期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主编。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威廉帕特森大学,中国复旦大学访问学者;英国剑桥大学智库访问学者,兼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华文文学联会(香港)常务理事。

         *蒋林:南京大学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外国语文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和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和研究生教育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澳大利亚国际期刊Asia-Pacific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亚太学刊》总编。

         *庄伟杰:旅居澳洲,诗人作家、评论家,复旦大学博士后,国际交流期刊《中文学刊》社长总编。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特聘教授。

         *樊洛平: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台湾研究会副会长。

         *王宗法: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 历任合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监事长。

          *江少川: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武昌首义学院前中文系主任、武昌理工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荣誉副监事长。

         *安静:曾任福建人才报副主编、福建教育学院副教授,后旅居奥地利,现为欧洲华文笔会副会长、《欧华文学选刊》总编。

          *王海蓝:博士、旅日学者,日本大学中文教授。日本华文作家协会前会长。    

        《世华文学》在创刊之初就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术专家和期刊总编辑的鼎力支持,这无疑是对编辑团队的激励和期刊质量的保障。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海外创办文学期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没有任何官方资金的支持,这一文化理想的实现,亟需社会各界富有爱心与公益精神的文友与团体予以经济支持和精神鼓励。

          在此,我们诚挚地邀请世界各地的文学团体、会长及会员们踊跃赐稿,让我们携手共建这一“书写他乡之思、母国之恋、融入之乐与文化共燃”的文学创作平台。我们坚信,在大家的支持与共同耕耘下,《世华文学》必将在文学与思想的田野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为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有关《世华文学》国际期刊的相关细节,我们会陆续报道,敬请期待。

       线上联络方式:

cwaa@chinesewritersusa.org

support@chinesewritersusa.org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世华文学》编辑委员会报道)

 

简讯:美国中文作家协会2025年小说论坛:《方寸之间见天地——微型小说的美学密码与写作指导》

简讯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2025年小说论坛:

  《方寸之间见天地——微型小说的美学密码与写作指导》

 

实况录像: https://youtu.be/rThVgwKiPFs (美国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9drYVET5/(中国链接)

 

          

2025年4月5日,美国太平洋时间5:00pm-7: 00pm美国中文作家协会2025年小说论坛在ZOOM线上成功举办。论坛由作协艺委会小说与影视文体委员钟梅主持并主讲。

钟梅以“方寸之间见天地——微型小说的美学密码与写作之道”为主题与来自作协和国内外的20多名文友进行了这次线上交流。

论坛首先由作协主席李岘对主讲人钟梅进行了介绍。钟梅,笔名钟梅西。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硕士。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终身会员,西北华文笔会会员。原湖北广电资深编辑、编剧、制片人,也是湖北经视名牌栏目《经视故事会》最早的制片人兼首席编剧,获得过全国栏目剧评优的一等奖和最佳编剧奖。同时主编了同名书籍《经视故事会》,收入了她早期的优秀剧本故事十多部。2024年,她出版了长篇小说《如云漂泊》,讲述疫情大背景下,海外华人的生活震荡和人生反思,被俄亥俄州立大学收藏。《中国花瓶》获得第二届国际华语原创IP电影节最佳IP奖。《我的美式重生》获得首届全球影视微短剧集大奖赛二等奖。出版了中英文双语诗集《五月的思绪》。她的诸多散文也在《星岛日报》、《世界日报》、《华人》等报刊杂志网络发表。

讲座开始前,钟梅用一个根据微型小说改编的由她自己用AI生成制作的短视频作为开头,引出了微型小说的力量的含义,就是用最小的篇幅,刺穿生活的表象。

讲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钟梅就微型小说的定义、起源及在现代社会的蓬勃发展进行了讲解。第二部分。钟梅从微型小说的密度美学、 结构美学、符号美学、留白美学、 悖论美学等五个部分并结合海明威、莫泊桑、欧亨利等的经典作品重点阐述了微型小说的美学意义。第三部分,钟梅分享了微型小说的写作之道,从主题鲜明、开头简练、人物塑造、情节紧凑、 语言精炼、结局巧妙、题材选择等七个方面并结合李岘得奖作品进行了分析解读。最后,钟梅还补充讲解了微型小说与短篇小说的异同点。

随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电影学院终身教授张伟民教授发言。她对钟梅的讲座给予了极大的好评并就微型小说画面感的要求结合电影短剧用画面讲故事的特点发表了精辟的见解。接下来,文友郝晋希望主讲人有机会可以结合自己的作品来探讨,钟梅表示在时间充分的情况下,会就自己创作栏目剧如何借用微型小说在有限的空间和篇幅内实现故事性、戏剧性和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和探讨。史德亮发言说自己一直都很喜欢看的先秦寓言故事,没想到也是微型小说的一种,同时他提及微型小说与相声都比较重视结尾及如何在很短的篇幅内写好微型小说。钟梅强调微型小说的本质还是小说,要注重微型小说的特点,把刚才讲座中的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去,一定可以写好微型小说。接下来,李岘主席对钟梅的讲座进行了总结,表示钟梅对微型小说从美学角度和理论上进行了一个清晰的梳理,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并表示,微型小说虽然短,但要写好是非常不容易的。并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和体会,建议可以取一个点,用闪回等技巧来处理一些庞大的题材,并运用讲座的这些理论知识慢慢积累写作微型小说的经验。

接下来钟梅公布了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二十三期命题征文活动,征文内容为以“遗憾”为主题的1500字以内微型小说。

之后,李岘主席表达了对主讲人钟梅的感谢。感谢她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对微型小说创作方法的认知,并在短时间内浓缩成便于理解和应用的内容,如这一次讲座的主题“微型小说的美学密码与写作之道”,讲座完全契合了这一主题。她肯定了在目前信息碎片化时代微型小说迅猛发展到的今天这次讲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或多或少会给文友们有所帮助和启发。她结合自己的小说创作经验强调,文学创作没有容易的,无论长篇还是短篇、微篇,只要大家勇于思考,敢于挑战,就能写出好的作品并以此自勉。同时李岘主席还着重表达了对张伟民教授的谢意,并感谢所有来参加美国中文作家协会讲座的文友。

最后,主持人钟梅希望作协会员踊跃参加这一次美中作协微型小说的征文活动,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并宣布讲座结束。

 

(部分参会人员)

附录:

微型小说讲座大纲

主讲人:钟梅

标题:方寸之间见天地——微型小说的美学密码与写作之道

引言:微型小说的力量——用最小的篇幅,刺穿生活的表象

 一、什么是微型小说

定义:高度浓缩的叙事文学形式,篇幅极短(通常1500字以内)

微型小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 古代寓言(如《伊索寓言》《庄子》)

  - 志怪小说(如《搜神记》)

  - 笔记体小说(如《世说新语》)

发展:

  - 19世纪短篇小说的影响(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 20世纪杂志与报纸需求催生独立文体

  - 现代数字技术与快节奏生活推动发展

微型小说的核心关键词

- 极简:篇幅短,剔除冗余

- 完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 余味:结尾留白,引发联想

名家描述

- 鲁迅: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 星新一:文学中的钻石,体积微小,折射无限光芒

- 胡里奥·科塔萨尔:像子弹一样,精准、致命、一击即中

- 罗伯特·奥伦·巴特勒:在三百字内创造一个新世界,再亲手摧毁它

二、微型小说的美学密码

- 密度美学:高度凝练,以小见大

- 结构美学:打破线性时间,创造复杂层次

- 符号美学:用符号替代叙事,引发联想

- 留白美学:通过留白激发读者想象力

- 悖论美学:通过矛盾展现深层次意义

三、微型小说的写作之道

- 主题鲜明:聚焦核心思想,避免冗长铺垫

- 开头简练:直接切入情节或制造悬念

- 人物塑造:通过细节展现性格,避免大段介绍

- 情节紧凑:具备起承转合结构,运用悬念、反转等手法

- 语言精炼:言简意赅,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 结局巧妙:采用意外反转、情感升华或留白

- 题材选择:故事型、哲理型、讽刺型

附:

微型小说与短篇小说的异同和特点

结尾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报道)

 

 

 

 

《回望笔墨铺展的痕迹,迎接未曾书写的远方》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简讯

回望笔墨铺展的痕迹,迎接未曾书写的远方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简讯

 

    2025年3月15日(星期六)晚5点,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全体理事会成员李岘、文昊、谭瑞钦、崔萍、史德亮、苏飒、刘菲,以Zoom会议的形式召开了第四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

一、工作总结:

   会议开始,李岘主席就对前阶段做些工作进行了总结:

1.肯定首届“美中作协杯”全球影视微短剧集文学剧本颁奖典礼圆满成功。

   2025年1月18日,“美中作协杯-首届全球影视微短剧文学剧本大奖赛”颁奖典礼在互联网上隆重举行。这场盛会,汇聚了全球文学、影视和文化领域的杰出人物,用文字的力量点亮岁月的星空,为微短剧文学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本次大奖赛由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办,美国Dreamood Pictures影视公司和世界微短剧研究会承办,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协办。赛事得到了30家遍布全球的华文文学团体的支持,并获得Dreamood Pictures影视公司、美国华美银行和美国阳光国际投资公司的赞助。大赛自2024年5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全球范围内众多优秀的文学创作者的参与,成为文学与影视交融的一场国际盛事。

    颁奖典礼开始后,首先颁发的事一等奖,获奖者张慈。她的作品《Bank》以独特的题材、紧凑的叙事,展现了微短剧形式的艺术可能性。二等奖获奖作品是王飞的《引他入局》和钟梅的《我的美式重生》,王飞的作品以新颖的市场题材赢得评委青睐,而钟梅则通过“穿越”手法,描绘了古代与现代文化碰撞的趣味性和深刻性。三等奖获奖者分别是:翁一水《曼珠沙华》、麦舒慧《我是这里最耀眼的星》、陈鑫《我的人鱼老公》、郭小娟《风中摇曳的洋紫荆》、岩波《多伦多今日有雪》等多位优秀创作者,涵盖悬疑、幻想、爱情等多种题材,充分展现了微短剧文学的创作多样性。

    除一、二、三等奖之外,还有10名优秀奖、6名创意奖和4名入围奖。优秀奖获奖者有葛杭松《Miss Miracle》、曹钟强 《敏感地带》、沈怡萌《大主播》、孙兴华 《九州魔法大学》、张劲帆 《与袋鼠一起跳跃》、孙博《妈妈我回家了》、孙也佳 《THE LAW OF LOVE》、张小河《旅人之家》、心漫《面对》、胡梦晓《克隆情缘》。创意奖获得者有龚旭东《天幸情缘》、贾文婷 《神秘爱人》、郭英 《女书传》 、彭闪闪《转身》、胡青青《夜未央》、刘少勇 《游到彼岸》。入围奖获得者有沈林沼 《迷雾谷的试炼》、王野岸 《马凯的故事》、张未未 《啊!诺丽谷》、王家玲 《Quiet DISCUSSIONS》 。28名获奖者大多数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欧洲和澳大利亚。大奖赛为获奖人员颁发了奖金和奖状,并表彰了获奖者的创新精神和文学潜力。

    大奖赛组委会还为本次大赛总顾问、好莱坞妇女影片协会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编剧、制片人、奥斯卡The Oscar Team金牌制作团队总制片人杨华沙(Lisa Yang)女士和总顾问、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副主席、著名作家、电视连续剧《孽债》《蹉跎岁月》编剧叶辛先生,及大奖赛顾问、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凌鼎年先生颁发了“文化大使奖”。表彰他们为这次大赛成功举办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组委会还为大奖赛顾问曹文轩、郑子、陈瑞琳、郑南川、李尚龙、韦海军及组委会成员Yibo Kou和Esther Zhang 颁发了“文学天使奖”。 他们中有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安徒生奖得主、亚洲微电影学院执行副院长、中国文艺家影视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微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电影电视编剧、评论家和制片人等。

    最后颁发的是重量级的“美中作协杯”首届全球影视微短剧文学剧本大奖赛的“杰出贡献奖”。获奖者分别是美国Dreamood Pictures总裁、编剧、制片人、大赛组委会副主席Eno Q;美国华美银行副总裁杨霞;阳光国际投资总裁赵京。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大奖赛组委会主席李岘博士和大奖赛总顾问杨华沙女士,获得美国国会议员Judy Chu博士颁发的“杰出贡献奖”。

出席本次颁奖活动的嘉宾们,不仅有大奖赛组委会的成员、顾问、获奖者和美中作协成员,还有来自世界各国文学团体的会长和影视公司的总裁、制片人和导演近百人,可谓是嘉宾云集共襄盛举。

本次盛会还收到了圣地亚哥市市长TODD GLORIA先生、

美国国会议员赵美心(Judy Chu)女士、好莱坞妇女影片协会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杨华沙(Lisa Yang)、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凌鼎年会长发来的特别致辞、贺函及祝贺视频,对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所取得的成就和此次大赛的隆重举办及圆满成功,表示祝贺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2. 李岘主席表扬了全体理事会成员对这次大奖赛,特别是颁奖活动的紧密配合,使这次颁奖活动尽善尽美,从不同方面都展现出团体的力量。同时她对华美银行杨霞副总裁对美中作协工作各个方面的支持表示感谢。她对永久会员袁瑞珍老师为了协助大奖赛拍摄线下颁奖活动镜头,带领全家人给予支持,不仅无偿地提供私家影院进行拍摄,而且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招待所有参加活动的成员,使组委会设想的线下和线上相结合进行大赛颁奖活动得以如愿以偿。对此,理事会全体成员深表谢意。

3. 艺委会工作安排

   2025年2月15日星期六,美中作协新一届艺委会在ZOOM平台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由李岘主席主持,她以艺委会总召集人的身份对其他十位委员一一做了介绍,并热烈欢迎了钟梅、刘雅兰和张慧玲三位新成员加入艺委会。

     艺委会的分工为:总召集人李岘、召集人史德亮、网站技术总监文昊、网站文字编审胡忠谦、有声频道主编崔萍、《龙裔文学》总编李凡予、网站文字编辑赵燕强、网站技术编辑刘雅兰、散文和随笔文体委员葛杭松、小说和影视文体委员钟梅、诗歌文体委员张慧玲。大家对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及全年的计划安排明确清晰、达成共识。

会议的第二项议程是对以下议题的讨论:

1.    是否以期刊的形式刊登“美中作协杯”全球微短剧集文学剧本大奖赛的获奖作品,推动华文文学的创作繁荣?对此理事会成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同意李岘主席的策划方案,并请其落实具体事宜,视具体情况再确定相关细节。

2.    2.2025年美中作协第一次文学论坛

   本年度美中作协艺委会安排的第一次文学论坛为小说。本次小说论坛由文体委员钟梅主讲。题目是《方寸之间见天地:微型小说的美学密码与创作之道》。时间:2025年4月5日下午5点(星期六)详情请见近期将出版的海报。

   3.要求会员刊登文章要注明美中作协会员

   作协成员遍布全美各地,各类作品在不同地点、不同媒体的发表层出不穷,在这些可喜可贺的成绩面前,同时发现有些作协成员在作品的个人简介中没有介绍自己是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员的身份,理事会全体人员一致同意提请作协会员,在发表作品时不要忘记注明自己是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员或永久会员。协会以每一位会员的文学成就为傲,同时也希望会员也以美中作协一份子为自豪。

   会议在进行了两小时后顺利结束。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秘书长崔萍报道

艺委会迎新成员,共商蛇年新计划

艺委会迎新成员,共商蛇年新计划

------美中作协艺委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

2025年2月15日星期六,美中作协新一届艺委会在ZOOM平台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由李岘主席主持,她以艺委会总召集人的身份对其他十位委员文昊、崔萍、史德亮、李凡予、赵燕强、胡忠谦、葛杭松、钟梅、刘雅兰、张慧玲一一做了介绍,热烈欢迎了钟梅、刘雅兰和张慧玲三位加入艺委会。接下来,又带领大家讨论和确认了各自的分工与全年工作计划。

2024届艺委会成员(图左至右):史德亮:召集人  李岘:总召集人  钟梅:小说和影视文体委员  崔萍:有声频道主编  刘雅兰:网站技术编辑  葛杭松:散文和随笔文体委员  李凡予:龙裔文学总编   张慧玲:诗歌文体委员 赵燕强:网站文字编辑    胡忠谦:网站文字编审  文昊:网站总监(未能参会) 

个人简介

李岘: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2021年至2025年协会艺委会总召集人;2015年至今为网站总编辑;2018年至2023年为“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主编;2021年至今为《龙裔文学》公众号总监制;作协三部文集《心旅》《心语》《心叙》主编。

文昊: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副主席。协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理事;第三届和第四届理事会副主席。2015年至今担任协会网站技术总监。2021年至2024年担任艺委会诗歌委员。

崔萍: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三届和第四届秘书长。自2019年至2023年担任“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业务总监。从2024年起担任主编负责有声频道的全面工作。

史德亮:美中作协第四届理事会副秘书长。2021年至2023年为艺委会文体委员。2024年至今为艺委会召集人。

李凡予:文学硕士。美中作协顾问团成员、《龙裔文学》总编辑、文集《心旅》责任编辑,《心语》《心叙》副主编。

赵燕强:美中作协永久会员。协会网站文字编辑。

葛杭松: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永久会员。2022年至今为艺委会委员。曾主编作协小说大接龙《红信寄往昔》。曾出版、集结出版专著、文集十部。于纸媒发表小说、散文、随笔、诗歌数十篇。

胡忠谦:美中作协永久会员。《心语——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作品集萃三》副主编。

钟梅:美中作协永久会员,小说和影视文体委员。文艺学硕士。原湖北广播电视台资深编辑、编剧。创作电视栏目剧多集,曾获第三届全国电视栏目剧“最佳编剧”奖。长篇小说《如云漂泊》描写了海外华人在震荡的生活下所产生的人性思考,被俄亥俄州立大学馆藏。《中国花瓶》获第二届国际华语原创IP电影节最佳IP奖。微短剧集《我的美国重生》获全球微短剧集文学剧本大奖赛二等奖。

刘雅兰:美中作协永久会员,网站技术编辑。在《世界日报》和《海外文轩》等报刊杂志刊登文章。在西北华文笔会与西雅图话剧社主办的移民故事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张慧玲:美中作协永久会员,诗歌文体委员。中英文诗歌有收集于魁北克的文集诗书《岁月在漂泊》,《哦,魁北克》,《一根线的早晨》,以及纽约的诗书《纽约不眨眼睛》,《2021法拉盛诗歌节作品选》,《纽约一行》。主编诗集《这凌晨前的五点》。

会议明确了2025年艺委会成员由召集人团队、网站团队、“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团队、《龙裔文学》团队、文体委员团队,五大团队的主要负责人组成,涵盖整个协会学术交流的各个平台。具体分工是:

召集人团队:

总召集人李岘:

1.  除负责整个协会的统筹工作之外,负责艺委会各个团队的统筹及协调工作。

2.  保证各个团队的工作与理事会之间有一个畅通的渠道。

3.  协助各个文体艺术委员选题要求。

4.  不定期召开艺术委员会会议。

召集人史德亮:

1.  协助艺委会总召集人通报工作。

2.  负责艺委会研讨会记录与报道。

3.  跟进各项活动的时间、议题和内容。

4.  负责通报文体委员征文活动及操作Zoom会议的技术工作。

作协网站团队:

网站总编李岘

本届承诺:1.继续完善作协网站的各个栏目;2.协调作协网站各个环节的工作;3.配合文字编审对网站“每月集锦”稿件的确认;4.协助《龙裔文学》和《华人》杂志专栏甄选作品。

网站技术总监文昊

本届承诺:1.主管协会网站的技术工作;2.负责作协网络会议的技术操作或辅导;3.每月底将“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和“每月集锦”刊登上网。

网站技术监制刘雅兰

本届承诺:1.协助总监每月底将“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和“每月集锦”刊登上网。2.和总监一起完成网站的其它工作。

网站文字编审胡忠谦

本届承诺:审阅网站“每月集锦”稿件。有重大问题将与网站总编讨论确定方案。

网站文字编辑赵燕强

本届承诺:1.负责协会协会网站“作家作品”每月征稿、收稿、将网站团队意见反馈给投稿人;2.将确定刊登的稿件按时转发给网站刊登到“每月集锦”和个人专栏中;3.负责与《华人》杂志编辑对接,提交“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文学佳作专栏”所需文档。

“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团队:

主编崔萍:

本届承诺:1.负责将网站“每月集锦”中的作品推荐给主播们,并与他们确认每月选题;2.收集录制作品及每月25日前将录制好的作品链接转发给网站总监刊登上网;3.每月要向《龙裔文学》公众号主编提供四到五篇新一期作品mp3文档链接,能够请作者或主播们提供一张图片配合作品内容最好;4.每月1日准时推出新一期有声作品;5.负责频道主播甄选、维护合作关系等团队工作。

《龙裔文学》团队:

总编辑李凡予:

本届承诺:带领团队按时完成每月的工作量;负责每月1日推出新一期《龙裔文学》公众号各个栏目的作品或图文简讯。(详情参考龙裔文学细则)

《龙裔文学》总监制李岘:

本届承诺:负责提供与美中作协成员有关的作品图文资料及世界华文文学界的动态,以供总编辑选用(详情参考龙裔文学细则)

文体委员团队:

葛杭松:负责散文和随笔

钟梅:负责小说和影视文体

张慧玲:负责诗歌

本届承诺:1.配合理事会的规定,积极参加艺术委员会的集体会议——便于统筹工作;2.每一位文体文员会设计海报并确保全年召开一次文学研讨会(Zoom论坛)、一次命题征文;3.有能力使用Zoom Meeting召开会议——通过作协提供的账号,通知会员参加;4.在举办活动前两个月将选题文案提交给艺委会召集人史德亮以便协调时间;5.负责命题征文的格式和错别字等勘误;6.不论因任何原因,不能完成一届工作,将取消艺委会成员资格。

经过一个多小时积极而热烈的讨论,艺委会成员对各自的分工达成共识,圆满完成了此次会议的各项议题。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艺委会召集人史德亮报道)